贝尼纳吉原水预处理站

搜索文档
通讯丨中国方案助力破解毛里塔尼亚首都缺水之困
新华网· 2025-08-21 00:30
项目概况与建设成果 - 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贝尼纳吉原水预处理项目于8月7日通过毛里塔尼亚政府验收 设计日处理能力达25.5万立方米 [1][2] - 项目配套6组高密度沉淀池及中控室等设施 出水浊度降至113NTU 有效解决雨季原水高浊度问题 [1][2] - 建设周期仅7个月:1月动工 3月进入主体施工 6月完成主体工程 7月底完成调试 [2] 技术方案与工程实施 - 采用耐腐蚀不锈钢叶轮和耐磨泵件以适应高温沙尘环境 控制系统具备高防护等级 [2] - 通过空运关键设备及优化海陆联运保障工程进度 在极端环境下实现高效履约 [1][2] - 全焊接钢管输水系统直径超1米 经高速搅拌与沉淀处理后水质由浑黄变为清澈 [2] 社会经济效益 - 将首都地区饮用水供应稳定性提升至90% 惠及努瓦克肖特150多万居民 [1][3] - 创造约80个本地就业岗位 预计大幅减少霍乱等水源传播疾病发生率 [3] - 毛里塔尼亚政府计划在全国推广该技术方案 提升城市供水韧性 [2][3]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项目作为中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践 为非洲干旱地区高浊度原水处理提供可复制技术范本 [3] - 被毛方专家评价为"世界先进水平" 当地媒体称其对保障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 [3]
“首都居民喝水有了保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3 07:28
项目概况 - 毛里塔尼亚贝尼纳吉原水预处理项目正式通水运行 通过添加药剂进行混凝和絮凝处理 将河水浊度从3000 NTU降至113 NTU [1] - 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旗下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从2024年底立项到2025年雨季仅用七个月完成建设 [2] - 项目创造80个本地就业岗位 将首都地区饮用水供应稳定性提升至90% 预计大幅减少霍乱和痢疾等水源性疾病病例 [2] 技术细节 - 采用6组高密度沉淀池系统处理原水 通过混凝-絮凝-沉降-过滤工艺实现水质净化 [1] - 处理后的水通过集水槽和汇水井输送至市政系统 每日可满足首都及沿线地区20万吨用水需求中的14万吨供应 [1] 社会影响 - 解决雨季河水浊度飙升导致的供水危机 使居民在雨季能获得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1][2] - 毛里塔尼亚水利部长称赞项目是"民生承诺的象征" 业主代表认为项目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1][2] 合作意义 - 被中国驻毛大使称为中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体现 为两国务实合作和新时代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