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

搜索文档
“啤酒+”消费持续火热!胶州市铺集镇举办第二届“胶河之夏”啤酒节
搜狐财经· 2025-08-07 03:38
活动概况 - 第二届胶河之夏啤酒节于8月4日晚在胶州市铺集镇举行 以干杯铺集 家有禧柿为主题[3] - 活动集合美食 非遗 游乐 特产等近百种消费业态 涵盖吃喝游购娱多元场景[3] - 通过节庆经济与惠民服务融合模式挖掘新消费场景 拓展乡村消费市场[4] 参与规模 - 活动吸引大量周边乡镇居民携家带口参与 车辆从十里八乡汇集[3] - 儿童游乐设施如碰碰车 套大鹅等吸引众多家庭客群[1] 本地产业特色 - 现场展示镇域特色产品包括非遗螺钿 葫芦烙画 本地玩偶 养生面及胶河源有机蔬菜[3] - 铺集镇聚焦智能家居产业为"一镇一业"主攻方向 以源氏木语为龙头引领产业链[4] - 智能家居产业链汇聚140余家关联企业 预计年产值近40亿元 目标打造中国北方最大智能家居小城镇[4] 经济影响 - 活动拓宽本地企业销售渠道 提供丰富消费体验 有效激发乡村消费市场活力[3] - 通过提升本地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4] 区位优势 - 铺集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 是连接诸城 高密 胶州三地的枢纽 距三地各70里 素有"三七铺"之称[4] - 同步推进上合禧柿共富产业园运营 着力打造上合高品质农产品示范标杆[4]
“活态工坊”绘就丝路新画卷
消费日报网· 2025-07-10 03:21
新疆非遗旅游热潮 - 新疆迎来旅游热潮,游客在喀什古城、库车热斯坦老街沉浸式体验土陶拉坯、红铜锻打、葫芦雕刻等非遗技艺 [1] - 新疆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956个,过去一年新增2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个案例入选"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1] - 非遗通过文旅融合焕发生机,成为当地致富的重要途径 [1]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高台民居从传统土陶作坊转型为集"赏、学、购"一体的非遗工坊,仅存几家土陶作坊通过文旅融合重获生机 [6] -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塔木坚持800多年古法技艺,土陶器型灵动、纹饰精美 [6][9] - 库车红铜制作工艺传承人玉素甫·卡地将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技艺,开发红铜首饰并通过直播拓展销售渠道 [11][12][15] 非遗工坊带动经济效应 - 非遗工坊从静态展示转向互动体验,游客可参与打铁、制陶、乐器演奏等活动 [17] - 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带动600余名居民就业,库车大馕城创造200余个岗位 [18] - 全疆已建成120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30家非遗工坊,带动近万人就业 [20] 非遗产品与市场表现 - 维吾尔族土陶制作包含选土、揉泥、拉坯、晒干、烧制五道工序,拉坯环节最考验技艺 [9] - 红铜首饰因设计新颖成为爆款,玉素甫计划开发更多款式满足市场需求 [15] - 英吉沙小刀、葫芦烙画、新疆地毯等非遗工艺品深受游客青睐 [9][19][28]
百匠云集,新燕衔来共富枝——桐庐深澳村打造农文旅消费“综合体”
杭州日报· 2025-07-04 02:29
深澳村发展概况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5% [4] - 集体经济增收214万元,同比增长25%,吸纳周边村民就业100余人 [4] - 村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约4万平方米,包括明清古建筑140多幢、民国古建筑60多幢 [5] 文化保护与业态创新 - 启动古建筑抢救性修缮工程,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水系疏浚、三线落地等基建项目 [5] - 引入"深澳古村百匠慢生活文化综合体"项目,吸引80余家青年创业业态入驻 [5][6] - 挖掘"好客江南时节宴"等在地文化,举办25场非遗活动吸引数万游客 [7] 运营策略与招商成果 - 建立中低端业态淘汰机制,劝退缺乏文化亮点的批发零售业态 [7] - 运营团队赴上海、北京等城市参加乡村推介会,推动创客参与全国优质市集 [7][8] - 案例:制香师涑南团队租用工作室/研学基地,形成完整产业链 [9][10] 新老村民融合案例 - 茶文化体验馆主理人沈斌夫妇放弃大城市生活定居深澳 [9] - 返乡创业者申屠德毅改造猪舍为"乡村面包房",日均客流量超百人 [9] - 90后创客吴芸婷的葫芦烙画工作室订单饱和,获村民自发赠送农产品 [10] 文化IP打造 - 深澳茶馆成为文化活动枢纽,举办百匠街区艺术节、村K海选等IP活动 [11][12] - 通过汉服秀、越剧体验等小型市集提升村民文化参与度 [11] - 文艺演出时新老村民互动热烈,形成共生共融社区氛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