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百合花》

搜索文档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17日起举行 11个国际头部项目开启“中国唯一一站” 以含金量含新量 期待观众点赞量
解放日报· 2025-09-25 01:53
记者 诸葛漪 "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将在上海各大公共空间共推出60台90余场活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 艺术家踊跃登台。 艺术节将继续在江苏、浙江、安徽三地设立分会场,今年还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 艺术节吸引11个国际头部项目开启"中国唯一一站"。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演绎的"马勒全 集"将为乐迷带来"有生之年"系列。斯图加特芭蕾舞团镇团之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由艺术节委约制 作的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等重磅演出,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跻身世界一流节 展梯队。 艺术节紧扣时代脉搏,为观众讲述引发共鸣的中国故事。一批作品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展开创作,纪 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星·杂剧《伪装者》 等,以艺术的方式铭刻历史、致敬英雄。评弹《菜肉馄饨》、芭蕾舞剧《百合花》等"上海出品"佳作, 话剧《主角》、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等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民视角,讲述真实可感的中国故事。 本届艺术节撬动票根经济,联合互联网头部平台推出"演出+旅游""资讯+优惠"服务,打出具有吸引 力的食宿行消费"组合拳"。 艺术节联动进博会、上海旅游节 ...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17日开幕 55台主板演出近九成为在沪首演 打造充满艺术魅力国际文化引力场
解放日报· 2025-08-22 01:47
活动规模与结构 - 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预计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1] - 55台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近60%在沪首演比例近90%[1] - 八大板块活动包括"艺享全球"舞台演出、"艺聚百家"国际对话等加速构筑世界级艺术平台[1] 艺术家参与阵容 - 邀请11位中外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推荐官"包括奚美娟、谭盾、约书亚·贝尔等覆盖戏剧、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2] - 艺术推荐官分别负责戏剧、戏曲、视觉艺术、音乐等板块向海内外观众推介重磅内容[2] 国际演艺资源集聚 - 全球头部演艺机构和名家名团齐聚呈现"新策划"与"唯一一站"演出[3] - 开幕式演出为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的昆剧《太和正音》闭幕演出为丹尼尔·哈丁与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音乐会[3] - 捷杰耶夫携手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五天内完成马勒交响曲全集演绎提奥多·库伦奇斯执棒音乐永恒乐团上演"无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4] -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带来六天歌剧嘉年华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名家名团在16家专业剧场轮番上演[4] - 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完成亚洲首演且为中国独家演出[4] 青年艺术扶持与创新 - "扶青计划"吸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26个作品申报由21位艺术大咖组建新一届艺委会[5] - 推出6部舞台艺术作品、2个视觉艺术项目和1部特别推荐作品首设科技融合类作品[5] - 青年作品包括实验环境戏剧《山海浮生|八荒祭2.0》非洲安第斯放克乐队世界音乐会等展现突破边界的艺术探索[5] 中华文化主题内容 - 聚焦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中国原创舞台力作如中国国家话剧院复排萨特名剧《死无葬身之地》[5] - 上海民族乐团《诗的中国》音乐会贵州省歌舞剧院舞剧《王阳明》展现中华文明浪漫风骨[5] - 上海出品佳作包括舞台剧《繁花》终季中篇评弹《菜肉馄饨》芭蕾舞剧《百合花》等改编自经典文学[6] 区域联动与文化交流 - 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设立分会场南浔分会场打造国际亲子文化艺术季3.0定制古镇运河草坪开放式舞台[7]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通过7台14场演出及展览、非遗展示等活动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文化交流合作[7]
“青春总是最动人的”(面对面)
人民日报· 2025-08-13 22:10
核心观点 - 上海芭蕾舞团将茹志鹃同名短篇小说改编为芭蕾舞剧《百合花》 通过年轻团队和创新舞蹈语言展现战争背景下的青春故事与人性温情 [1][2][3] 创作背景与团队 - 改编自5000余字短篇小说 由茹志鹃女儿作家王安忆执笔剧本改编并全程参与创作 耗时一个月完成剧本 [1] - 艺术总监辛丽丽于2022年冬季提出改编构想 与王安忆拥有多年合作默契 创作中允许加入爱情元素以支持双人舞编排 [6] - 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低于24岁 通过三年排练周期呈现青春主题 其中"借被子"关键情节单独打磨八个月 [2][3] 艺术创新与呈现 - 突破原著缺乏戏剧冲突的局限 通过舞蹈语汇具象化质朴人物形象 如通讯员与新媳妇的情感互动 [2] - 将日常行为"借被子"转化为舞台亮点 通过活泼有趣的编排展现战争中的温情 [2] - 采用纯真欢快的舞剧风格契合小说基调 三段主要人物舞蹈构建深厚情感联结 [3][5] 文化价值与影响 - 定位为红色题材与青春剧双结合 聚焦普通人的情感叙事 强调历史中"不变"的精神价值 [3][7] - 通过采风与反复修改等创作过程 还原小说人物形象 使文学记忆通过舞台表演获得新生 [5][6]
暑期红色题材演出市场火热 “东方美学+历史文化”圈粉年轻观众引发观演热潮
央视网· 2025-08-03 05:41
红色题材演出市场活跃 - 2025年暑期全国各地举办红色题材系列剧目,结合历史事件与多元艺术表达吸引观众[1] - 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开启全国巡演,通过穿越叙事探索主旋律作品市场与口碑双效统一[7]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上演"心中的旋律"音乐会,以百年党史为轴融合红色经典与创新改编曲目[8][9] 东方美学与历史题材作品受追捧 - 融合东方美学的舞台作品在北上广等城市引发年轻观众跨城观演热潮[10] - 原创音乐剧《飞天》以敦煌壁画为灵感,通过"守护人""赶路人"双线叙事展现"一带一路"文化主题[13]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以北宋定窑文物为原型,再现宋代民俗生活美学[17] 创新舞台艺术表现形式 - 芭蕾舞剧《百合花》采用海派芭蕾风格,通过交响化音乐与江南意象舞美设计诠释军民深情[3][5] - 话剧《长安的荔枝》运用LED赛博元素与传统藻井结构,实现东方美学与现代戏剧的融合[19][21] - "心中的旋律"音乐会突破传统合唱形式,加入讲述者与历史场景增强观赏性[9] 头部院团与原创作品巡演动态 -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剧目《百合花》登陆国家大剧院,历时3年打磨主创阵容[3] - 西安话剧院《长安的荔枝》启动全国53城巡演,以荔枝运送事件构建快节奏剧情[19]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入围中国舞剧"荷花奖",8月完成京沪双城展演[17]
东方美学暑期火“出圈” 红色舞台经典焕新
央视新闻· 2025-08-03 01:25
红色题材演出市场活跃 - 暑期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红色题材市场表现突出,结合历史事件与多元艺术表达吸引观众[1] -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历时三年打磨,以海派芭蕾风格诠释战争年代军民深情[2] - 《百合花》保留原著清新气质,音乐融合交响与民乐元素,舞美呈现江南意象,通过轻喜剧舞蹈语言展现军民鱼水情[4] - 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开启全国巡演,通过穿越叙事探索主旋律作品的市场与口碑统一[8] 红色经典音乐会创新演绎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上演"心中的旋律"音乐会,以百年奋斗历程为叙事轴,融合红色旋律与历史场景[9] - 音乐会涵盖《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及《你好,未来的你》等新创作品,通过四篇章串联百年历程[10] - 突破传统合唱形式,加入讲述者与表演元素,增强观赏性[12] - 音乐设计强调守正创新,导演注重呈现历史中的鲜活人物[13][15] 东方美学题材受年轻观众追捧 - 暑期多部融合东方美学与历史题材的作品引发跨城观演热潮[16] - 原创音乐剧《飞天》以敦煌壁画为灵感,讲述常书鸿守护敦煌的故事,全国十城巡演[17]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以北宋定窑文物为原型,展现宋代民俗生活美学,入围"荷花奖"[19] - 话剧《长安的荔枝》结合LED赛博元素与传统藻井设计,舞台兼具东方含蓄与现代张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