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底,无锡将实现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23:57
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以"三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为 老年群体送上身边、家边、周边的医养结合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能",全省率先支持具备条 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公立护理院,并纳入医保;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增效",针对老 年人"家门口看病"的现实需求,探索打造"毗邻建设型、深度融合型、辐射延伸型"等三种"养伴医"建设 模式,有效实现了家门口养、医资源的就近链接、协同供给;推进呼叫服务中心"增速",全国首创开 发"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9大类政府保障类服务(如家庭病床申请、长护 险申请、援助服务申请)及7大类紧缺性社会化服务(如陪医就诊、康复理疗、辅具租售),为老人提 供多元医养服务选择。 记者从无锡市民政部门获悉,截至目前,无锡全市在业养老机构共150家,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 80%。到今年底,还将实现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据介绍,无锡早于全国1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4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46%,高出全省3.4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46个百分点,已 ...
国产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在江苏无锡量产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肌肉外甲"可穿戴机器人在无锡工厂量产,由哈佛大学归国科学家丁也博士领衔研发,搭载30余个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60路运动和环境信号,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动作意图[1] - 产品采用"辅助肌肉而非单纯骨骼支撑"的创新理念,开创柔性可穿戴机器人技术路线,颠覆传统外骨骼刚性框架设计范式[2] - "人机在环"控制理念将人体反馈引入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个性化控制,该技术2018年入选《科学》杂志"全球十大机器人技术"[2] - 产品实现穿戴设备净能耗降低40%的能效突破,轻量化设计仅重约2公斤,大幅降低使用门槛[2] - 全球最轻量级动力膝关节设备仅重670克,将于第三季度规模化量产[3] 临床效果与市场前景 - 临床研究证实患者穿戴训练后6分钟步行距离和10米步行速度较传统康复手段显著提升47%和60%[1] - 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患者提供革命性康复方案,智能识别并实时补足缺失肌肉功能,促进神经通路重塑[2] - 典型案例显示脑卒中患者从仅能行走15分钟恢复到日均独立行走1.8万步,训练效率提升200%[4] - 全球可穿戴机器人市场预计2028年达到58亿美元,中国企业以年均50%增速发展[4] 产业化进展 - 无锡2000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自主生产,终结代工依赖[3] - 首批3000台产品全球同步供应,终端售价首次突破万元门槛[3] - 与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共建产学研联动转化示范,将产品落地时间缩短至两年[3] - 计划2026年推出穿戴机器人大数据平台,通过AI迭代使设备自适应不同病理阶段[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主导制定肌肉外甲ISO国际标准,争夺国际话语权[4] - 无锡基地产能释放后将服务全球数亿消费者,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出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