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
icon
搜索文档
福建医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电刺激,安全有效治疗小脑疾病
生物世界· 2025-07-14 04:00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疾病背景 - SCA3是由ATXN3基因的CAG重复扩增导致的全球最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类型,核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包括行走不稳、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运动准确性差 [1] - 患者通常在患病后10-20年内丧失行动能力,发病到死亡的生存期为20-25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改变疾病自然病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2]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治疗研究 - 福建医科大学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tACS治疗SCA3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通过调节大脑功能连接改善共济失调症状,为缺乏治疗手段的SCA患者提供新干预方法 [3] - tAC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正弦双相交流电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近年临床试验表明其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可能有效,但此前未针对小脑疾病开展大规模研究 [5][6] - 研究采用三盲、平行分组、假刺激对照设计,82名SCA3患者随机分组接受40分钟/天、70赫兹、2毫安的tACS或假刺激,持续2周,最终每组40人完成试验 [7] 临床试验结果 - active-tACS组80%(32/40)达到主要结局指标(改善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假刺激组仅10%(4/40),且active-tACS组小脑性共济失调评估量表(SARA)评分显著降低 [8] - 穿戴式步态分析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tACS通过调节大脑功能连接网络缓解患者共济失调功能及步态不稳等症状,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高 [8] - 研究证实tACS对SCA3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的调节作用可改善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可行,为小脑疾病治疗开辟新应用前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