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到端智驾
icon
搜索文档
从 VLM 到 VLA,智驾距离跨过「L2.9999」还有多远?
机器之心· 2025-05-18 02:38
自动驾驶技术分级与责任划分 - 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L0-L2需人工全程监管,L3-L5逐步实现系统主导[1-1] - SAE标准与国标存在细微差异:SAE将AEB等安全辅助功能归为L0级"无驾驶自动化",而中国标准将其称为"应急辅助"并单独分类[1-2] - L3级别将驾驶任务主要责任从驾驶员转移至系统,制造商须承担法律责任,这与L2及以下级别有本质区别[1-3] - 国标L2事故责任完全由驾驶人承担,L3事故责任界定模糊,特别是在系统要求接管而驾驶员未响应的情况下[1-4]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2025年4月1日实施,首次针对L3级以上个人乘用车测试上路做出具体规定,明确可追究软件开发及制造方责任[1-5] -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2025年3月1日实施,明确L3及以上自动驾驶事故由车企承担赔偿责任[1-6] - 行业专家认为衡量真正L3的标准在于车企是否敢承诺事故赔付,不敢赔付的本质仍是L2水平[1-7] 车企安全责任与监管趋势 - 车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必须将安全置于智能驾驶发展核心位置,不能只谈体验忽略安全[1-8] - 工信部发布新规明确测试验证、宣传规范、OTA管理及事故报告等强制性要求,标志智能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1-9] - 自动驾驶安全性是技术进步与社会协同的共同产物,法律与伦理框架正逐渐完善[1-7] 技术竞争方向与算法发展 - 未来智驾车企竞争方向主要集中在算法领先性、数据闭环能力及云端算力资源[1-7] - 算法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大脑",直接影响车辆对复杂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反应速度和决策拟人性[1-7] - 端到端架构通过减少信息传递损耗、快速响应突发场景和数据驱动优化等特点,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