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废漂流

搜索文档
被高温逼疯的中国人,挤爆景区漂流
虎嗅· 2025-07-15 10:35
极端高温影响 - 国内极端高温持续 河北中南部 黄淮 江汉 江淮 江南北部 陕西关中 四川盆地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9℃~42℃ 局地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2] - 极端高温下空调和玩水行业火爆 东三省空调供不应求 厂家紧急抽调上千名安装工人补缺 [4][5] - 高温推动玩水需求 周末玩水成为避暑降温主要选择 [6][7] 景区漂流行业现状 - 景区漂流客流量激增 湖南头部项目日均5000+人次 周末破万 预计暑期总客流30万人次 同比上涨55% [10] - 西北小型漂流项目客流量同比增长超7% 反常高温带来意外惊喜 [11] - 高温打破漂流淡旺季规律 平日与周末界限模糊 景区需调整人力物力应对 [15] - 漂流成为部分景区业绩救命稻草 从三流业务跃升为现金奶牛 预计2个月吸引几十万人次游客 [18] - 漂流衍生经济兴起 电商平台出现一次性内衣裤 护目镜等装备热销 [14] 景区漂流投资特点 - 景区漂流成为投资新风口 华东 华中和西南区域增速最猛 因河道资源丰富 气候稳定 消费人群密集 [21][23] - 投资门槛高 需获取河道资源 常规项目投资额3000万~5000万元 回报周期8~10年 [24] - 高客单价 成人票价100~500元 毛利率30%~40% 常与其他项目打包销售 人均消费300~1000元 [24] - 运营周期3~6个月 稳定天气下年客流量轻松超10万 [24] 新兴漂流模式 - "窝囊废漂流"兴起 主打低门槛 低强度 迎合年轻人躺平需求 对河道要求极低 投入少收益高 [27][28] - 夜间灯光秀漂流 儿童亲子室内漂流等创新模式涌现 比传统项目更易盈利 [28] - 新兴漂流项目无需处理复杂地方关系 投资金额更低 回报周期更短 [29] 行业挑战 - 降雨是漂流项目头号天敌 华中某景区因6月持续降雨预计客流量下降20% [35][36] - 管理短板明显 员工多为临时外聘 服务意识不足 易引发游客冲突 [38] - 同质化低价竞争加剧 江浙沪地区线上平台低价团购导致价格战白热化 [41] 行业发展趋势 - 极端高温常态化预计将推动漂流等水上项目未来3~5年持续火爆 [31] - 行业将迎来洗牌 存活项目有望建立品牌 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46] - 创新方向包括延长消费时长 增加配套服务 开发多样化玩法如夜间漂流 森林漂流等 [44][45]
自我和解之后,我心甘情愿成为一个“旅行窝囊废”
虎嗅· 2025-06-18 06:42
景区新玩法趋势 - 山东临沂景区推出"窝囊废漂流"项目,河道舒缓水流平稳,游客无需漂流筏只需穿救生衣躺水漂流,主打"当浮尸的平静感",在年轻群体中爆火[1] - 浙江景区推出"窝囊废蹦极"项目,高度仅20米且龟速下降,与传统蹦极的惊险刺激形成反差,让体验者产生"我又行了"的成就感[2][3] - 市场出现"用窝囊废版重构景区极限项目"的呼声,反映年轻消费者对低强度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旺盛需求[4] 年轻消费者行为变化 - Z世代(18-25岁)将烟酒、家电预算转向旅游消费,旅游仍是其最愿意增加支出的领域[20] - 消费决策更注重个人资产价值/收入等硬性指标,而非信心水平等软性因素[27] - 旅游偏好呈现多元化:反向旅游、县城旅游、演唱会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等新形态涌现[21] 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 景区NPC扮演体验(如原始森林野人、抗日剧鬼子等)成为低成本爆款玩法,被称作"合情合理合法的发疯体验"[30] - 产品开发需聚焦年轻群体深层次需求,无需高成本创新,现有项目轻度改造即可创造新卖点[30] - 麦肯锡报告显示消费新常态下,产品需帮助消费者实现个人成就(情绪价值/资产价值等)[20][24]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消费者接受"新常态":工作不稳定、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增长预期降低成为中长期趋势[25][26] - 年轻人对"涨工资"政策反应理性,更关注实际收入提升而非政策宣导[29][30] - 旅游行业需适应消费者从"宏大叙事"向"个体价值实现"的价值观转变[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