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老年食堂
icon
搜索文档
35岁后,要选择可以做一辈子的生意,怎么去选择呢?从这3种原则去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50
朋友老陈最近陷入焦虑。他在互联网公司做了10年产品经理,35岁生日那天,HR找他"喝茶",委婉提醒"公司要优化35岁以上员工"。他回家盯着存款单发 呆:房贷还有20年,孩子刚上小学,父母身体开始出小毛病。更扎心的是,他发现自己除了"写代码、做PPT",似乎没有其他能赚钱的本事。 "如果被裁了,我能做什么?"他在酒桌上问我,"开奶茶店?听说90%活不过半年;做自媒体?现在入局太晚了;回老家养猪?又怕丢面子……"他的困境, 是无数35岁+职场人的缩影:年轻时靠"体力""平台"赚钱,中年却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能干一辈子"的本事。 中年转型的生存法则:用"长期主义"对抗人生不确定性 35岁后选生意,不能再像年轻时"追风口""赌运气",而要选"能干到70岁"的。怎么选?记住这三个原则:"刚需性""反脆弱性""情感连接性"。 一、原则一:刚需性——选"人离不开"的生意,而不是"一时火"的 老陈曾动过"开剧本杀店"的念头,觉得"年轻人喜欢,赚钱快"。但他调研后发现:剧本杀的核心客群是18-28岁学生和初入职场者,而35岁+人群更倾向"省 时、省力、有实际价值"的消费。比如,他小区门口的"社区理发店",老板是位50岁阿姨,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