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皮肤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经济日报· 2025-09-07 01:42
先进制造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国家标准4000余项[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并降低生产成本[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与标准引领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通用技术要求及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2]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3] 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新担任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4] - 4210项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4] 国际标准应用与市场拓展 - 智能制造、纳米制造、智能电网等领域国际标准为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质量背书[4] - 牵头制定脑机接口术语及数据格式系列国际标准[4] - 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重点方向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5] - 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循环利用、能耗能效、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 推动标准与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5]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0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已发布4000余项国家标准[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 太阳能光伏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2]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通用技术要求 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 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头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 探索地方标准揭榜挂帅机制[3]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4]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 纳米制造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系统等国际标准 包括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规划 - 计划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5] -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5]
武汉一三甲医院研发成功!能替人类试药
环球网资讯· 2025-08-10 07:06
药物研发与类器官芯片技术 - 传统药物研发流程漫长且复杂 涉及药物发现 细胞实验 动物实验 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1] - 类器官芯片技术可覆盖临床前研究阶段 替代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 显著提升实验效率 [2] - 该技术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 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复杂生理病理过程 仿生度超过80% [2][8] 类器官芯片产品形态 - 多器官芯片为U盘大小塑料片 集成血管 皮肤 肝 肠 肾等多种微缩器官 可模拟器官间交流 [4][5] - 单器官芯片如拇指大小 皮肤芯片仅需10微升细胞样本 7-10天可培养出分层结构的球体皮肤组织 [5] - 芯片内部含相互连接的小孔通道 可植入人体细胞培养成功能单元 [4][5] 技术应用场景 - 化妆品检测领域 皮肤芯片可替代动物模型 实时观测胶原蛋白生长和黑色素抑制 单次检测效率大幅提升 [8][10] - 肿瘤治疗中 透明芯片可实时观测癌细胞转移路径 直接评估药物阻断效果 实现可视化精准抗癌 [9] - 已构建特应性皮炎 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伤等20余种疾病模型 [9] 技术优势 - 多器官芯片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 提高实验数据准确度 解决动物模型代谢差异问题 [4][8] - 皮肤芯片仿生度达80%以上 保留人体真实代谢反应 减少传统模型依赖 [8][10] - 广东省科学院案例显示 该技术实现科学评价与伦理优化的双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