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琉璃凤冠
icon
搜索文档
在展场 | 琉光璃彩:火淬千年光,璃彩映今朝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13:51
展览背景与意义 - 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标志着该工艺从地方非遗升级为国家认可的文化符号 代表中国传统工艺美学与当代创新 [1] - 展览脱离短暂网红热度 推动淄博沉淀为更具文化分量的城市 凸显其超越烟火气的持久文化价值 [1] - 琉璃创作过程浓缩艺术家的胆识与技艺考验 例如00后艺术家团队在创作中手臂布满高温琉璃碎片灼伤疤痕 [1] 新一代匠人传承 - 展览核心焦点是代际更迭 95后刘媛和00后孙启烨等年轻创作者成为主力 体现千年非遗的生命力延续 [2] - 年轻艺术家将传承转化为具戏剧张力的人文叙事 通过作品实现传统工艺的破茧与创新 [2] 焦点作品技术突破 - 《琉璃凤冠》以明代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进行等比例材质再造 采用4800颗手工琉璃珍珠 最小直径仅2.5毫米 耗时15天完成 [3] - 创新使用镂空编织工艺与通透软料 克服琉璃厚重感 实现视觉轻盈与光影流转 保留庄严规制的同时消解礼器厚重感 [3] - 《蝴蝶灵蛇花冠》展现灯工技艺极致 将蝴蝶翅膀纤薄性 花瓣柔美性与灵蛇动态凝固于一体 探讨美与危险并存的自然哲学 [4] 艺术思辨与文化融合 - 《永恒》作品探讨琉璃材质通透性与脆弱性的矛盾 思考有限生命中精神延续与创造价值的永恒命题 [6] - 《莫奈花园》实现东方琉璃与西方印象派的跨文化对话 用琉璃材质特性捕捉光影变化 以斑斓色彩和流动形态再现莫奈花园景象 [6] 行业发展趋势 - 淄博琉璃千年历史形成持续汲取再创造的生命循环 并非博物馆遗存而是活态艺术 [7] - 年轻匠人以敬畏传统为基础 通过大胆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例如用现代手法重塑古老光影为时代色彩 [7]
“我们做的琉璃,进了国家博物馆”(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07-03 00:31
公司作品与成就 - 琉璃凤冠作品进入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展厅出现熙攘打卡拍照现象[4] - 作品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灵感 耗时两个月完成 采用琉璃材质保留传统规制同时消解厚重感[4] - 创作团队为年轻从业者 主理人23岁且从业仅一年半 团队成员均为95后年轻人[4] 生产工艺与技术细节 - 作品由近5000个零部件组成 涉及七八种不同工艺[4] - 使用4800颗琉璃珠子 每颗需火焰塑形保证圆润度与透光度[4] - 最小珠子直径仅2.5毫米 所有珠子需逐一捏制打孔 三人团队仅制作珠子就耗时15天[4] - 最终通过电镀工艺将珠子镶嵌至琉璃冠体[4] 行业推广与影响 - 九龙九凤冠为国家博物馆热门藏品 同款文创产品市场反响热烈[4] - 通过国家博物馆展览平台推动琉璃艺术普及 提升公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度[4] - 展览旨在促进琉璃工艺的传播与发展 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