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搜索文档
拒绝“一问三不知”!企业环境风险防范须做到“三清”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00:08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现状 - 部分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响应体系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管理人员对核心风险问题语焉不详[1] - 企业未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对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储存临界量缺乏深入研判识别[1] - 专业人才匮乏导致风险单元辨识不科学,节点划分粗放[1] - 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照搬模板现象,未核实风险物质、单元、等级实际情况,导致预案与实际脱节[1] -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备案时未对"三清"内容进行核实[1] 环境风险防控关键要素 - "风险物质清"需全面梳理生产、储存、运输环节风险物质,明确理化性质、储存量、临界量及反应特性[2] - 针对强腐蚀性硫酸需补充防泄漏围堰设计、中和剂储备与调配流程[2] - 对易燃易爆液化石油气需计算爆炸风险半径并划定安全警戒区域[2] - "风险单元清"需对生产工艺设备、储罐区、危废暂存场所等进行精准辨识[2] - 高风险生产单元需加装压力、温度实时监测系统与自动切断装置[2] - 储罐区需实施定期防腐检测与液位动态监控[2] - 危废储存场所需配套地面防渗设施和泄漏报警装置[2] 风险等级划分与防控体系 - "风险等级清"需结合周边环境受体敏感性科学评估每个风险单元等级[3] - 重大(红色)环境风险单元需配备专业应急队伍与高端处置设备[3] - 较大(黄色)环境风险单元需落实中等强度防控[3] - 一般(蓝色)环境风险单元需确保基础防控措施到位[3] - 需构建"一物质一方案、一单元一策略、一等级一响应"的精细化防控体系[3] - 需开展针对性专项应急演练模拟真实高风险场景[3] - 需强化员工对特定风险物质处置流程和应急操作的熟练程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