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牦牛价格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五篇大文章”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保:因地制宜精准浇灌畜牧产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7 10:15
阿坝州牦牛产业概况 - 阿坝州位于四川西北部,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旅游和牦牛养殖为支柱产业 [1] - 红原县拥有1164万亩天然草场,高原环境为牦牛提供独特生长条件,但易受旱灾、霜冻、低温及大雪天气影响 [2] - 牦牛养殖长期面临"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传统循环,冬季掉膘20%-30%,春季死亡率较高 [2] 政策性牦牛保险实施 - 国家实施政策性牦牛保险,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提供80%保费补贴,养殖户仅承担20% [2] - 每头牦牛政策性保险保额2100元,保费130元,牧户实际支付26元即可获得保障 [4] - 中国人保参与项目,覆盖疾病、疫病、自然灾害、野兽袭击等风险,2024年向红原县捐赠商业性保险,承保11763头牦牛,提供2470万元风险保障 [3] 保险成效与牧民反馈 - 2012年以来人保累计支付牦牛保险赔款5.6亿元,年均赔付从几百万元增至近亿元 [6] - 案例显示:牧民格巴因大雪冻死12头牦牛获赔2万多元,川藏高原农牧科技公司去年获赔5万多元 [4][5] - 夺龙村去年参保1万多头牦牛,死亡近400头均获快速理赔,款项直接打入牧民账户 [5] 产业升级与风险减量措施 - 阿坝州政府推广人工种草、冬春补饲,建设牲畜暖棚和防疫巷道圈,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出栏率 [7] - 人保联合高校开展"牦牛风险减量项目",优化疫病防治技术,建立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机制 [8] - 与州气象局合作预警极端天气,提前通知牧民准备防灾物资以稳定生产 [8] 商业模式创新 - 川藏高原农牧科技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高价收购牛犊并专业养殖,按增重收益给村民分红 [5] - 通过科学调整草饲配比和循环出栏策略提高养殖效率 [5]
牦牛保险:破解游牧困境的金融密钥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7 10:15
■田耿文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阿坝州调研采访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这片高原土地上独特的游牧文明 和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牦牛不仅是游牧文明的象征,更是牧民家庭的经济支 柱。 然而,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给牦牛养殖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得养殖业长期陷入"夏壮、秋肥、冬 瘦、春死"的恶性循环。每年春季都是牦牛死亡的高发季节,这会给牧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困境,保险业挺身而出,主动投身于当地牦牛保险项目。中国人保积极通过创新举措,在当地 开展特色产业保险帮扶,开发牦牛价格保险、牦牛防返贫保险等险种,为当地牧民提供了坚实的风险保 障。 其中,牦牛价格保险在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参保牦牛出栏市场价低于保险价时,依约进行赔偿,为广大牧 民抵御市场价格冲击提供了有力的兜底保障,助力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一个细节是,经人保工作人员查勘后的死亡牦牛,由无害化处理公司拉走,集中进行无害化 处理。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减少了牦牛疾病的传播,还有效改善了草原环境,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阿坝州的创新实践表明:金融工具的巧妙运用,为高寒牧区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险策略和方案。 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