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聆听138亿年前的“第一声婴啼”
人民日报· 2025-08-25 02:18
宇宙暴胀理论与原初引力波 - 宇宙暴胀发生在诞生极早期 尺度在万亿分之一秒内放大亿亿亿倍[1] - 暴胀过程埋下星系和星系团形成的种子并激发原初引力波[1] - 原初引力波产生于138亿年前的时空量子涨落 被称为宇宙婴儿时期第一声啼哭[1] 原初引力波的科学意义 - 承载宇宙诞生核心秘密 可区分暴胀宇宙/反弹宇宙/循环宇宙等理论模型[2] - 是时空量子涨落被暴胀放大到可观尺度的直接证据[2] - 探测成功将首次证实引力量子效应 为引力子存在提供关键证据[2] 探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寻找原初B模式偏振信号[2] - 观测要求可沉降水汽含量中位数低于2毫米[3] - 全球仅南极极点/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格陵兰岛/中国西藏阿里满足台址条件[3] 中国阿里探测项目进展 - 阿里台址观测季可沉降水汽含量中位数达1毫米以下[3] - AliCPT-1望远镜于2025年4月在海拔5250米西藏阿里实现首光观测[3] - 具备国际同类最大有效口径和最多可搭载探测器数量[3] - 已转入科学观测阶段 将持续扫描CMB偏振信号寻找原初B模式印记[3]
聆听138亿年前的“第一声婴啼”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38
宇宙暴胀理论与原初引力波 - 宇宙暴胀发生在诞生极早期 尺度在万亿分之一秒内放大亿亿亿倍 为星系和宇宙结构形成埋下种子并激发原初引力波[1] - 原初引力波产生于138亿年前的时空量子涨落 被称为宇宙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1] - 与LIGO探测的黑洞或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不同 原初引力波源自宇宙量子起源[1] 科学价值与探测意义 - 原初引力波承载宇宙诞生核心秘密 可区分暴胀宇宙、反弹宇宙和循环宇宙等理论模型[2] - 探测原初引力波是人类首次探测引力量子效应的机会 为证实引力子存在提供关键证据[2] -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的原初B模式偏振图案可间接探测原初引力波 该图案是其在CMB底片上留下的指纹[2] 探测技术与环境要求 - 探测原初引力波需满足可沉降水汽含量中位数低于2毫米的苛刻台址条件 全球仅南极极点、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格陵兰岛和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符合[3] - 西藏阿里台址冬季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 可沉降水汽含量中位数可低于1毫米 为理想观测环境[3] - CMB偏振望远镜通过拍摄宇宙早期化石照片方式探测 区别于LIGO实时录制臂长变化的干涉仪技术[2] 中国阿里探测项目进展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AliCPT)于2025年4月在海拔5250米西藏阿里实现首光观测[3] - AliCPT—1期望远镜在国际同类设备中有效口径最大 可搭载探测器数量最多[3] - 项目已转入科学观测阶段 未来几年将持续扫描CMB偏振信号搜寻原初B模式印记[3]
每经专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倾尽所能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20:36
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 - 2020年世界格局因新冠疫情和科技革命经历深刻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机遇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迭代,原始创新能力与"从0到1"的突破成为关键议题 [3] - 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巅峰对话:瞰见2021"系列,首季聚焦诺贝尔奖得主对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前瞻性探讨 [3] 巴里·巴里什的科研理念 - 巴里什团队通过LIGO项目实现引力波探测,突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验证的技术限制 [5] - 强调科研需"全力以赴",认为失败是探索未知的基础,最大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6][7][8] - 科研目标应聚焦结果导向,但需在资源约束下平衡"梦想与面包",重视环境支持与合理投入 [10] 跨学科与社会责任 - 巴里什获奖后拓展研究领域至气候变化、核扩散等社会问题,倡导国际科学合作 [6] - 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探索精神,将基础科学视为满足感的来源 [6][10] 媒体内容规划 - 每日经济新闻后续将推出第二季"全球顶尖商学院院长专访",聚焦商业教育变革与领导力培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