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游轮母港
icon
搜索文档
“中部第一城”入局,这次要当“滨海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5:48
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 武汉发布《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建设游轮母港,作为邮轮公司运营基地和高级始发港,具备维修保养、运营管理等功能 [1] - 邮轮母港被视为"经济发动机",目前国内仅重庆、南京等内陆城市提出类似规划,武汉此举标志其从"内陆港"向"出海口"目标迈进 [2] - 武汉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5月达5836万吨(内河港口第9),集装箱吞吐量79万标箱(内河第5),规划2035年分别提升至3亿吨和1000万标箱 [4] 港口升级与功能整合 - 武汉港通过《总体规划(2035年)》和《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推动从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形成"一核心三支撑九港区"格局 [3][4] - 货运功能集中至阳逻港等区域(泊位从5000吨级升级至10000吨级),市区三环内退出货运,同步构建7个码头的客运体系 [4][15] - 中华路游轮母港已试运营,整合通勤、观光、餐饮等功能,未来将与粤汉码头等共同组建国际化母港,容纳5000吨级邮轮 [6] 内陆邮轮经济竞争格局 - 重庆定位"全球内河邮轮第一港",南京曾规划150亿元长江邮轮母港但进展停滞,武汉差异化聚焦文化融合与绿色智能游轮全产业链 [7][8][13] - 2023年长江游轮客运量123 6万人次(同比下降10 2%),重庆、湖北籍游轮占比66 7%和33 3%,行业呼吁恢复长江客运并开发银发旅游市场 [14] 产业联动与城市形象 - 邮轮母港将带动"船、港、城、游、购、娱"一体化生态,衍生商业配套、旅游地产等产业,预估上海母港2019年岸上消费达9 85亿元 [6][17] - 武汉通过母港建设强化"滨海城市"形象,借鉴国际滨海都市经验(如香港维多利亚港),推动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变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