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04 08:15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行星内部存在 内核 ( inner core, IC) 这一情况在行星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 行星深部结构的探测向来充满挑战,实际上,1936 年科学家通过 地震波首次推测出地球内核的存在,但直到 1980 年代才充分确认这一点。迄今为止,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其他天体的内核尚未得到确认。 2025 年 9 月 3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孙道远 教授作为通讯作者, 毕慧星 作为第一作者,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 Seismic detection of a 600-km solid inner core in Mars 的研究论文 。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 NASA"洞察号" (InSight) 火星探测 器记录的火震 (火星上的地震) 数据, 首次确证 火星 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 600 千米的 固态 内核 ,并揭示其主要成分构成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 该研究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证实了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核幔分异结构。 对类地行星而言, 固态内核 的存在对其核心成分与热演化过程以及行星磁场历史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火星而言,其具有 ...
火星地幔中新发现揭示早期撞击史
新华社· 2025-08-30 09:09
论文主要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康斯坦丁诺斯·哈拉兰布斯表示,团队从未以如此清晰、细致的 方式观察过一颗行星的内部构造。在火星地幔中发现的这些古老物质团块表明,火星内部构造在数十亿 年间演化极为缓慢。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火星的地质历史,也为探索金星、水星等同样缺乏板块构造活 动的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借鉴。 "洞察"号于2018年5月发射升空并于当年11月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其主要任务是了解火星的内 部结构,探究火星震和火星内核等。"洞察"号任务于2022年12月结束。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洞察"号服 役期间,其搭载的测量仪共记录到1300多次火星震。 新华社洛杉矶8月29日电(记者谭晶晶)一项新发布的研究显示,火星地幔中散布着大量巨型物质团 块,被认为是约45亿年前天体撞击火星后残留的碎片。这一发现为了解火星内部结构及早期演化提供了 重要线索。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航天局"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2018年至2022年执行火星 探索任务期间收集的火星震数据,并利用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方式的差异推测火星内部构造。此前, 研究团队已借助这种方法测算了火星地壳、地幔和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