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歼—10系列战机
icon
搜索文档
以“用心教”换“用心悟”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高校思政课发展现状 - 2012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从3.7万人增至11.7万人,增幅达216% [1] - 同期高校辅导员从14.2万人增至27.9万人,增长96% [1] - 教师队伍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质量提升,为课程质量提供保障 [1] 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 - 强调"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本质,注重师生双向互动 [1] - 采用歼-10战机研发、华为技术突破等本土案例增强课程吸引力 [2]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推行"第一导师制",将思政教育延伸至学生社区 [2] 课程内容优化方向 - 注重价值引领与实际问题结合,避免空泛说教 [3] - 通过解决学生具体困难建立信任基础,提升沟通有效性 [3] - 要求教师以"绣花功夫"提升课程思想性、亲和力与针对性 [3] 教育体系建设 - 构建全天候思政教育体系,突破课堂时间限制 [2] - 将师生关系触点从课堂扩展到生活场景,强化情感联结 [2][3] - 目标定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歼—10系列战机研制团队坚持自主研发,矢志创新攻坚—— 长空砺剑 科研报国(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25-06-03 21:21
歼-10系列战机的研发历程 - 歼-10系列战机自1998年原型机试飞成功至今已服役近30年,标志着中国实现自主研制世界先进水平战机的历史性跨越 [1] - 歼-10研制团队包括已故总设计师宋文骢、现场总指挥杨宝树及青年科研人员,通过数十年探索完成技术突破 [1] 关键技术突破 - 采用静不稳定设计的鸭式气动布局作为总体方案,新技术应用比例超过60% [4][6] - 实现四大关键技术:鸭式气动布局、电传飞控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 [8] - 电传飞控系统通过模拟3000多种故障状况并重复验证3次解决措施,试验周期从3年压缩至1年完成 [7][8] - 航空电子系统通过建设试验室获取数百万测试数据,首飞前实现问题归零 [9] 生产制造挑战 - 成飞自筹8000万元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曾通过生产洗衣机、摩托车等民用产品贴补研发 [11] - 首次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亚洲第一框",将2吨铝合金加工成70公斤机体框,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 [11] - 采用"4+1"工作模式加速生产,四班轮换确保24小时连续作业 [12] 试飞与定型成果 - 1998年原型机首飞采用直接放宽静安定度状态,打破国际"三步走"试飞惯例 [12] - 定型试飞累计完成3200余架次极限测试,创全球三代机试飞零坠毁纪录 [14] - 通过机身"瘦身"优化加速性指标,报废部分模具和零部件按期完成设计定型 [13][14] 行业影响与后续发展 - 歼-10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自主研制新型战机的国家,推动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 [4][14] - 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体系和创新思维(如打破旧规范体系)为后续歼-20等机型奠定基础 [15] - 歼-10家族在实兵演练中验证性能,其协同作战模式推动空战体系升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