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融资担保

搜索文档
普惠金融来啦!广东财政安排60亿元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5:24
财政资金安排 - 2025-2027年广东省财政安排60亿元资金支持普惠金融政策体系 包括注入资本金 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三种方式 [1] - 其中45亿元用于每年向省融资再担保公司注入资本金15亿元 构建省市联动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资机制 [2] - 另外15亿元用于政府性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资金 [3] 政策实施机制 - 通过省融资再担保公司向符合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同步注资 市县财政安排资金与省级形成合力 [2] - 每个地市扶持培育一家实力强 业务优 风控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2] - 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 [3] 预期政策效果 - 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预计推动每年政府性担保规模超过1000亿元 [4] - 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因抵押物不足 信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境 [3][4] - 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等经营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 [3][4]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增量提质
新华网· 2025-08-12 05:58
行业体系与规模 - 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直保机构三层组织体系 实现全国市级机构全覆盖和县级业务全覆盖 [1] - 2024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业务规模达1.41万亿元 累计合作规模超5.5万亿元 [1] - 服务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降至5%以下 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内 [1] 政策规范与要求 - 要求支小支农担保占比不低于80% 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业务占比超50% [2] - 严禁为政府债券、融资平台增信等行为 推动机构聚焦普惠领域主责主业 [2] - 明确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2] 支持措施与机制创新 - 构建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等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 [3] - 完善风险拨备、代偿资产处置、银担合作等政策 增强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3] -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弱化盈利考核 激发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 [3] 业务功能与社会效益 - 发挥增信、分险、中介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 提升小微企业信用水平 [1] - 每担保贷款1亿元可服务企业稳定就业约900人 关系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 [4] - 为小微企业提供"再就业"机会 案例显示年人均增收超万元 [1] 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面临定位模糊、银担合作门槛高、可持续经营困难等问题 [2] - 需建立分层次风险分担机制 如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风险 [4] - 加快构建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 推动数据标准化 优化增信服务 [4] 创新服务模式 - 探索"担保+供应链金融"模式 适应实体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融资需求 [4] - 对科技型企业实行"投担联动" 将未来收益权纳入反担保范围 [4] - 依托全国性业务管理平台对接征信系统 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