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绝育雄蚊

搜索文档
世界蚊子日|中国“以蚊治蚊”技术已走向世界 人类找到对抗蚊子的“长效妙方”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2:57
文章核心观点 - 沃尔巴克氏菌绝育蚊技术通过释放感染共生菌的雄蚊抑制野生蚊群繁殖 有效防控蚊媒疾病传播 已在全球多国验证成效 [8][14][18][27][28][33] - 该技术由威佰昆公司创始人奚志勇团队突破关键瓶颈 实现从理论到产业化应用 目前中国为全球技术源头 [10][14][24][26][30] - 技术推广面临成本争议 政府考核标准滞后及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挑战 但与传统方法结合可优化综合防控效果 [35][36][37][38] 蚊子传播疾病的全球威胁 - 蚊子是全球最致命动物 每年导致78万人死亡 传播疟疾 登革热 寨卡病毒等疾病 [1] - 全球蚊子种类超3600种 分布广泛 人类千年防控未彻底解决威胁 [1][2] 威佰昆公司技术突破与应用 - 公司采用沃尔巴克氏菌绝育雄蚊技术 每周在广州生产500万只绝育雄蚊 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卵无法孵化 [8] - 广州白云区试点社区投放后蚊子数量保持低位 峡石村连续7年未出现登革热病例 [8] - 2016-2017年沙仔岛和大刀沙岛试验中野生蚊群减少83%-94% 6周内监测不到蚊子 [15] - 2005年通过胚胎显微注射技术首次培育人工带菌伊蚊 突破伊蚊防治难题 [24][26] 全球应用案例与成效 - 巴西建成全球最大蚊子工厂 每周生产1亿枚蚊卵防控登革热 [19] - 美国迈阿密170英亩试验区蚊群密度显著下降 澳大利亚北部野生种群减少超80% [27] - 新加坡每周生产500万只绝育雄蚊 居民登革热感染风险降低75% 蚊群减少80%-90% [28] 技术产业化与推广挑战 - 公司收入来源为政府采购和B端授权 疫情期间主要靠蚊种授权和设备销售盈利 [31] - 绝育蚊投放成本约2元/平方米 3周内蚊群减半 6-8周减少80% 效果持续1年 [35] - 推广障碍包括政府传统考核标准偏低 复杂环境适应性不足及长期热应激有效性存疑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