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以蚊治蚊”技术已走向世界 人类找到对抗蚊子的“长效妙方”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3:15
蚊子传播疾病的全球威胁 - 蚊子是全球最致命的动物 平均每年导致78万人死亡 位居最致命动物榜第一[1] - 全球已发现蚊子种类超3600种 传播疟疾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多种致命疾病[1] - 人类与蚊子的攻防战已持续千年 从传统蚊帐杀虫剂到基因编辑生物防治方式不断升级[1] 沃尔巴克氏菌灭蚊技术突破 - 2005年通过昆虫胚胎显微注射技术首次成功培育人工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伊蚊品种[10] - 技术核心是在蚊卵产出后60-90分钟内将沃尔巴克氏菌导入特定部位形成稳定共生关系[6] - 该突破性研究成果于2005年发表在《科学》期刊 第一作者奚志勇因此获得国际关注[6] 威佰昆公司技术应用成果 - 在广州黄埔区设立蚊子工厂 每周培育500万只绝育雄蚊进行生物防控[2] - 2016-2017年在沙仔岛和大刀沙岛每公顷投放超16万只雄蚊 野生蚊种数量减少83%-94%[7] - 白云区试点社区投放后一年内蚊子数量保持低位 对照小区数量明显升高[2] - 峡石村试点七年间再无登革热案例出现 白纹伊蚊数量显著减少[3] 全球推广应用现状 - 技术已在20-30个国家推进 世卫组织建议全球100多个国家引进用于登革热防控[13] - 巴西建成世界最大蚊子工厂 每周生产1亿枚蚊卵用于埃及伊蚊释放[9] - 美国迈阿密170英亩区域投放后埃及伊蚊种群密度显著下降[11] - 澳大利亚北部三个区域投放300万只绝育雄蚊 野生种群下降率超80%[11] -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运营的蚊子工厂每周生产约500万只雄性埃及伊蚊[11] 技术效果验证数据 - 新加坡释放区居民感染登革热风险降低约75% 埃及伊蚊数量减少80%-90%[12] - 威佰昆目前投放成本约2元/平方米 3周内蚊群数量降至对比组50% 6-8周后降至80%[15] - 1967年缅甸试验显示第10周虫卵不孵化率达70.4% 最终实现100%不孵化[9] 技术推广面临的挑战 - 各地政府控蚊考核标准较低 影响新技术优势发挥[15] - 复杂商业中心和城市中心环境对人流密集区域投放技术提出更高要求[16] - wMel菌株效力可能在热应激下减弱 长期效果在变暖情景下存在不确定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