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田器
icon
搜索文档
田间“土专家”(遇见)
人民日报· 2025-03-25 22:01
张兵驹田里收的稻谷,以往都靠彭嗲和几个男劳力用肩扛到拖拉机上。有一年丰收,赶上彭嗲他们 没在,偏偏又下起大雨,淋湿了上百袋稻谷。这事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张兵驹脑海中萌发。 张兵驹在乡农机厂工作多年,懂电焊、懂机械,他想给能下水田的拖拉机安装一个运谷物的漏斗。 经过一番努力,他还真成功了,并得意地给这个装置取名为"叉车"。彭嗲见了,对一同搬运的大伙 说:"这下可好,我们都要失业咯。"张兵驹笑着说:"我这是为了给你们减轻负担,你们在我这儿干活 轻松省力,干到60岁都没问题!"彭嗲撇撇嘴说:"你就吹吧!"张兵驹也不生气,回了句:"骑驴看唱 本,走着瞧!" 这件事,算是让张兵驹打开了脑袋里发明创造的闸门。这些年,除了"叉车"、秧盘输送带,他还发 明了新型抛秧机。以前5个人起早贪黑地干,一天也就抛8亩田。如今2个人配合,一天能抛40亩。他的 多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他本人还被评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这次,他的新发明——平田 器,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 到下午4点10分,终于"逮到"张兵驹。过了个年,他看起来精神抖擞,身着一件蓝色棉袄。他"嘿 嘿"一笑化解我的埋怨,"伸手不打笑脸人",我被他直接请上车。 田间"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