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

搜索文档
场外基金扎堆“换脸” 转型资金集中流向ETF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9:45
场外基金转型为ETF联接基金的趋势 - 场外基民资金通过产品转型加速流入场内ETF 8月以来有7只基金集中转型成ETF联接基金 包括指数 指增 QDII基金 部分产品成立不足3个月即转型[1] - 万家中证800自由现金流指数7月31日成立时规模16.42亿元 转型后90%基金资产净值投资于ETF 按成立规模计算逾14亿元场外资金将流入ETF[2] - 富国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发起式7月28日成立 8月15日转型为ETF联接基金 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联接及嘉实恒生消费ETF联接(QDII)等也由指增 QDII基金转型而来[2] 基金转型的运作模式与目的 - 部分产品成立初衷即为等待公司推出ETF后转型为联接基金 合同条款明确相关安排 南方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合同注明有权在ETF推出后转型为联接基金[3] - 基金转型主要出于规模扩张需求 创新型指数基金为获得先发优势先发场外基金再转型 转型后产品规模可合并以做大ETF整体规模[4] - 转型有助于扩大相关ETF规模并提升产品优势 同时拓宽ETF客群 引导更多场外资金通过联接基金进入场内投资[1][4] ETF市场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ETF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大关 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截至8月27日ETF规模超过5万亿元[1][4] - ETF联接基金二季度末规模接近8000亿元 7月以来新成立ETF联接基金(含转型)数量过百 多只产品规模超10亿元[4] - 证监会《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发展股票ETF 促进场外指数基金发展 加大ETF联接基金等场外指数产品供给 实现场内外指数产品协同发展[5]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 ETF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加速存量指数基金转型以扩大规模 头部公司可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巩固优势[4] - 场外基金转型为ETF联接基金趋势或将延续 转型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拓宽客户群体并引导场外资金流入场内ETF[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