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取现金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存取超5万或无需登记:反洗钱法规转向“风险为本”
经济观察报· 2025-08-13 10:12
反洗钱监管转型 - 有关部门推动反洗钱工作从"规则为本"向"风险为本"转型 "规则为本"重视既定规则和程序 对实质风险应变能力不足 无法满足复杂金融交易需求 [1][4] - 2021年央行反洗钱局副局长指出规则为本方法弊端明显 风险为本转型是必由之路 [4] 现金存取规则调整 - 新版《管理办法》删除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规定 2022版旧规因实践困难和观念争议暂缓施行 [2] - 存取现金属于"一次性金融服务" 但过去对尽职调查金额门槛存在争议 新版有望明确规范 [2] 差异化尽职调查要求 - 现金存取免尽职调查 但开立账户 现金汇款 现钞兑换等单笔5万元以上交易仍需调查 体现风险为本原则 [3] - 现金存取风险较小且易监管 其他涉及资金转移或转换的业务洗钱风险更大 需严格监管 [3] 风险为本监管细化 - 新版《管理办法》细化低风险客户简化措施 明确高风险用户强化调查条件 取代"一刀切"方式 [5] - 对证件过期的客户 新版允许采取合理限制措施 而非旧版强制中止业务 体现灵活性 [5] 国际接轨与评估 - 新版《管理办法》推动中国反洗钱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2019年评估将中国"风险为本监管"列为较低水平 [6] - 新版以风险为本重构监管框架 是应对2023年底第五轮国际评估的关键合规工具 [6]
存取超5万或无需登记:反洗钱法规转向“风险为本”
经济观察网· 2025-08-13 05:05
政策调整 - 新版《管理办法》删除2022年旧版中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规定,解决此前规范模糊地带争议[1] - 取消现金存取尽职调查要求,但保留开立账户、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等5万元以上金融服务的尽职调查义务[2] 监管原则转型 - 反洗钱监管从"规则为本"转向"风险为本",差异化评估业务风险:现金存取因不涉及资金转移被列为低风险,而现金汇款、贵金属买卖等资金形态转换业务需强化监管[2][3] - 新版细化低风险客户简化措施与高风险业务强化调查条件,例如对证件过期的客户从强制中止业务改为灵活限制交易规模[4] 国际接轨进展 - 新规对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标准,2019年中国"风险为本监管"曾被评定为"较低水平",此次修订是应对2023年底第五轮国际评估的关键举措[5] - 中国反洗钱法律体系通过本土化设计(如差异化尽职调查)为全球治理提供方案,提升跨境合作与市场准入竞争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