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关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怀柔一号”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直接证据
科技日报· 2025-09-22 06:02
研究突破 - 合作团队利用怀柔一号极目卫星观测数据首次发现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直接证据 该成果于9月1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1] - 发现中心频率909赫兹 持续160毫秒的准周期振荡信号 脉动周期1.1毫秒 与磁陀星自转周期高度吻合[1] 观测对象特征 - 伽马暴GRB 230307A为人类观测史上第二亮伽马暴 其亮度导致国际部分观测设备发生仪器效应[1] - 伽马暴是宇宙最剧烈爆发现象 数秒内释放能量超过太阳一生总能量[1] 科学意义 - 为揭示致密天体并合产物的性质提供关键证据 此前因距离遥远/持续时间短/信号复杂缺乏直接观测证据[1][2] 后续研究计划 - 团队将联合极目 慧眼 天关和SVOM等卫星观测数据 在更多伽马暴中寻找准周期振荡信号[2] - 结合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全面理解磁陀星驱动伽马暴的物理机制[2]
张永合:捕捉宇宙深处的“焰火”
科技日报· 2025-07-10 02:01
卫星技术突破 - "天关"卫星是国际首颗大视场X射线成像卫星,具备软X射线波段高灵敏度实时动态巡天监测能力,能够系统性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和剧变天体[5] - 卫星采用"大眼"+"小眼"创新设计:12台软X射线望远镜模块实现3600度大视场,2台后随X射线望远镜实现深度观测,定位精度达1角分[10][11] - 应用"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12台望远镜配置432个MPO镜片,每个镜片含上百万微孔,实现观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提升1至2个数量级[11][12] 科学观测能力 - 主要任务是在软X射线波段发现暂现源和剧烈爆发天体,这些天体携带宇宙形成早期的关键信息,可追溯至上百亿年前[8][9] - 具备五项全能优势:广巡视、精捕捉、快响应、深观测、速联网,是目前唯一能同时实现大视场和高灵敏的软X射线探测卫星[10] - 通过VHF与北斗短报文系统建立全球天文观测设备实时通讯网络,实现观测数据快速共享[15] 研发历程 - 卫星重量从立项初期的1吨增至发射时的1.4吨,性能持续提升[11] - 研发过程中增加遮阳板设计并采用全桁架式光学平台,使12台望远镜能避开干扰观测深空[13] - 团队规模近百人,骨干成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涵盖卫星设计、载荷设计、计算机等多专业领域[16] 行业意义 - 打破我国在伽马暴等暂现源探测领域长期依赖国外设备的局面[6] - 卫星命名为"天关"寓意连接古今天文观测,延续公元1054年北宋对天关客星的历史记录[6][7] - 别称"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可通过监测X射线辐射验证广义相对论关于黑洞和引力波的预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