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吴泥塑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教育活动聚焦非遗工艺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35
消费教育家园建设 - 深圳市消费教育家园项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及区级消委会共同推动 旨在搭建消费者与行业产业的双向沟通桥梁[5] - 项目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消费指导和辨真识伪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帮助行业产业了解消费需求变化以优化服务供给和产品升级[5] - 目前深圳已设立1个国家级消费教育课堂和22个市级消费教育家园 其中15个同步认定为省级基地 覆盖全市11个区[5]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 深圳百师园作为市级消费教育家园 汇聚300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 收藏3000多件精品力作[3] - 园区配备6000多平方米非遗博物馆 筹备中的刺绣博物馆 非遗展示馆及多个特色展馆 集展示文创研学旅游功能于一体[3] - 活动中消费者通过实操体验金漆木雕制作全过程 包括上漆贴金箔等工序 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4] 行业覆盖与影响力 - 消费教育家园已涉及数字消费 黄金珠宝 健康产业 物流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5] - 全市各家园累计开展活动超7000场 服务消费者超85万人次 显著提升消费教育覆盖面[5] - 活动通过亲子家庭参与形式扩大消费教育受众群体 单场活动吸引约50名消费者现场体验[3]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07:55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大吴泥塑通过开发小巧文创产品如红桃粿口哨(15元)、潮剧脸谱摆件等,尺寸缩小至巴掌大小,价格亲民化,促进年轻群体传播[1][6][7] -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因流通限制和高价(如绣画《金龙遨海》手工版售价上万元),转向机绣与手工结合模式,价格降至2580元,生产周期从1年缩短至1个月内[10][11] - 非遗产品题材多元化,从传统戏曲人物扩展到潮汕本土元素(英歌舞、红桃粿)及现代风格绣画[6][11] 技术赋能与产业转型 - 广东针艺科技研究院整合非遗传承人、画家等资源,通过标准化机绣+手工高难度环节(如"乱针绣")提升效率并保留艺术性[10][11] -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借助短视频(如抖音账号2.1万粉丝,单条视频236.4万点赞)和游戏联动(《剑网3》《永劫无间》皮肤合作)拓展Cosplay道具市场[23][28] - 抖音平台1428名认证非遗传承人中30岁以下占199人,80后/90后创作者主导内容生产,覆盖99%国家级非遗项目[28] 活态传承与就业带动 - "天才妈妈"项目在全国建立50家"梦想工坊",研发300余款衍生品,带动8万名手工艺女性就业,订单超1000万元[17][21] - 布糊画培训每年覆盖几百名学员(30-60岁妇女为主),零基础者可掌握九道工序,近百人以此谋生[19][21] - 葡萄牙瓷砖画通过沉浸式体验工作坊(如卢瑞盈现场手绘)增强公众参与,破解"冷门手艺"传承困境[14][16] 跨界融合与年轻化传播 - 非遗与二次元结合案例频现,如《三国志幻想大陆》联动金坛刻纸推出游戏皮肤,《卡拉彼丘》皮影短片全球推广[30] - 非遗短视频内容以武侠情怀(龙泉宝剑)、工艺过程记录为主,观众90后/00后占比高,形成"非遗+流量"生态[23][28] - 文博会成展示窗口,AI/VR科技与传统工艺同台,80后/90后传承人主导改良(如规模化生产、短视频营销)[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