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侗寨妇女社区活动中心

搜索文档
五一不想人挤人!推荐这8个冷门秘境
36氪· 2025-05-03 02:08
中国乡村建筑改造案例 - 徐甜甜设计的黄岩石窟项目将1500年历史的石窟改造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包含1号窟的石水共生编木拱桥和2号窟的三个剧场空间 [1][3][7][12] - 徐甜甜采用"建筑针灸"方法最小干预原有结构,保留90年代景区雕像和石刻,施工周期15个月 [15] - 徐甜甜此前完成的缙云石宕项目将废弃采石场改造为音乐厅、书房和表演空间,9号石宕保留村民鱼塘概念形成水景倒影 [15][17][21] - 8号石宕改造为38米高天然书房,10号石宕保留采石表演功能 [23][25][29] 乡村社区活化案例 - 渠岩团队改造广东青田村400年历史村落,修复千石长街和碉楼水塘,保留红瓦屋顶和祠堂功能 [30][33][35][37][40] - 黄印武历时18年修复云南沙溪古镇,重建寺登街古集市和兴教寺,保留茶马古道原始风貌 [43][46][50][52][54] - 周贞徵为贵州大利侗寨建造妇女活动中心,复兴豆染工艺,建筑采用传统冷杉木和穿斗技术 [65][70][73][77] 传统建筑创新改造 - 林君翰改造河南朱家地坑院,将12个独立窑洞连通并增设天窗,采用当地红砖和箍窑技术 [81][85][87][90][92] - 施国平团队在四川铁牛村进行生态改造,将9亩柑橘园转为有机种植,改造废弃建筑为社区中心 [94][97][101][105][107] - 王澍设计的富阳文村新村24栋农居采用8种建筑类型,融合夯土、杭灰石等本土材料 [117][121][125][130][134] 乡村建设模式特点 - 普遍采用"修旧如旧"手法,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地方工艺 [35][40][52][73] - 强调社区参与和功能活化,如妇女手工艺传承、村民公共空间营造 [77][90][105] - 注重生态修复,包括土壤改良、水系治理和生物多样性恢复 [101][103][107] - 平均项目周期较长,黄印武沙溪项目持续18年,徐甜甜乡村项目深耕10余年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