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

搜索文档
寻访贝聿铭的上海踪迹:从国际饭店到武康路378号
新浪财经· 2025-05-22 23:43
贝聿铭与上海的建筑渊源 - 上海是贝聿铭建筑梦的启航之地,10岁至17岁(1927-1935年)在此生活,多元文化体验催生其"用现代语言诠释传统"的设计理念 [1][3] - 国际饭店(1934年建成)作为"远东第一高楼"深刻影响贝聿铭,激发其成为建筑师的志向 [4][10] - 国际饭店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灵感源自纽约、芝加哥摩天楼,原计划为办公公寓后改为豪华酒店,因预判酒店业利润更高 [7] 贝氏家族与上海地产 - 南阳路170号"贝轩大公馆"实为"颜料大王"贝润生为次子贝义奎所建,非贝聿铭父亲贝祖诒住宅,建筑融合装饰艺术派风格与苏州园林元素 [14][16][17] - 贝润生1917年购入苏州狮子林,1927年扩建时融入西洋手法,后成为贝氏家族义庄和祠堂 [22][24][34] - 贝润生20世纪30年代转向房地产投资,持有上海房产超1000幢、面积16万平方米,被誉为"地产大王" [23] 贝聿铭在上海的居所与设计 - 贝聿铭在沪期间主要居住于延安中路明德里(1927年建)及武康路378号(现为7层公寓,原中国银行花园住宅) [38][40][42] - 贝聿铭哈佛硕士论文《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1946年)选址于"大上海计划"旧上海市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像楼),设计突破传统"大屋顶"形制,强调现代主义与中国元素的融合 [48][50][52] - 该未建成设计中的茶亭与庭院理念,60年后在苏州博物馆(2006年)得以延续,体现其"空间体验"为核心的设计哲学 [71][73] 展览与社会关注 -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观展纪录,国际博物馆日周末单日观众超1.2万人次 [1] - 展览展出贝聿铭早期设计模型及文献,包括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平面图与长海医院现址对比 [52][54] - 2025年6月将举办贝聿铭之子与艺术家徐冰的对话讲座,探讨艺术对其建筑的影响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