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
icon
搜索文档
国芯科技四名股东减持或套现4.8亿 推进半价股权激励目标2026年盈利
长江商报· 2025-09-26 01:24
股东减持计划 - 四位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5% 其中三位股东计划清仓式减持 [1][2] - 拟减持股份数量为1512.2万股 按9月24日收盘价32.01元/股计算 顶格减持可套现超4.8亿元 [1][4] - 减持原因为基金退出需求及个人资金需求 减持期限为公告披露后3个交易日内的3个月内 [2][3]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归母净利润-1.69亿元 2024年归母净利润-1.81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34.74%) 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下降4.66%) [7] - 2022年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22.09%) 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6.79%) [7] 研发投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3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9.47% [1][7] - 2023年研发投入2.83亿元(占营收63.03%) 2024年研发投入3.23亿元(占营收56.27%) [7] 股权激励计划 - 向176名员工授予922.07万股限制性股票 授予价格14.97元/股(为市价50%) 激励对象占员工总数39.64% [8][9] - 考核目标要求2025年汽车电子与工业控制业务收入增长不低于50% 信创与信息安全业务收入增长不低于30% [9] - 2026年两大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40%和108% 且当年归母净利润需转正 [9]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覆盖汽车电子与工业控制、信创与信息安全两大领域 [6]
制造衬底科创点睛 “苏”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篇章丨从资本市场看地方高质量发展·江苏篇
证券时报· 2025-06-04 04:29
江苏资本市场概况 - 江苏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突破700家 科创板、北交所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上市公司县域覆盖率达82% [2][6][8]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 国家5G工厂累计210家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14个 均为全国第一 [5][6][26]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215家 2024年新增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6][9][26] 政策与规划 - 《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目标:2025年底市值百亿元以上上市公司达150家 千亿元以上达15家 累计新增并购重组金额2500亿元以上 [7][13] - 重点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隐形冠军 支持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培育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产业链"链主"企业 [3][13] - 建立企业上市直通车服务机制 健全科创企业上市精准培育机制 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专精特新专板 [9][12] 区域发展特征 - 苏州A股上市公司221家全国第五 科创板57家全国第三 总市值1.79万亿元 80%为科技型企业 [20][21][28] - 上市公司呈现"铺天盖地"特征:覆盖全省82%县域 78个县(市、区)拥有境内上市公司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25% [12] - 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近八成 覆盖"1650"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赛道集中 [12][13] 典型案例 - 国芯科技:依托苏州数千亿元汽车电子产业链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10] - 晶瑞电材:通过三轮并购巩固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地位 灵活运用现金收购、股权增发等工具 [13][14] - 徐工机械:通过"混改+整体上市"穿越行业周期 投资产业链优质项目推动集群智能化转型 [18] 金融服务体系 - 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0.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速达33.7% 新增贷款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16] - 元禾控股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体系 直接投资培育上市公司114家(科创板48家) 生物医药领域培育16家上市企业 [16][21][23] - 苏州实施"参天计划":支持上市公司集聚高端资源 开展一体化整合 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23]
制造衬底科创点睛 “苏”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篇章
证券时报· 2025-06-03 18:41
江苏资本市场概况 - 江苏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突破700家,科创板、北交所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数量均为全国第一,上市公司县域覆盖率达82% [1]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国家5G工厂累计21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14个总数全国第一 [3] - 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3] 上市公司培育与支持 - 江苏重点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制造业隐形冠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支持其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2] - 建立企业上市直通车服务机制,健全"挖掘—分层—培育—管理"科创企业上市精准培育机制,并推动交易所加强在地化服务 [4] - 针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区域性股权市场高标准建设专精特新专板,为资本市场输送后备资源 [4] 制造业与科技创新 - 制造业上市公司占全省上市公司比重近八成,已覆盖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 [7] - 省内最新上市的100家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25%,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科创属性突出的赛道 [7] - 苏州拥有科创板上市公司57家,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沪、京 [4]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 《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征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 [3] - 力争到2025年底,市值百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0家左右、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达15家左右,累计新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达2500亿元以上 [8] - 晶瑞电材通过三轮并购,灵活运用现金收购、股权增发、配套融资等多种形式,巩固了公司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龙头地位 [9] 金融支持与产业协同 - 截至一季度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0.1%,高出同期全国增速3.2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33.7% [10] - 元禾控股直接投资培育上市公司114家,其中科创板48家,构建了从初创期到IPO后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 [10][11] - 徐工机械通过"混改+整体上市"方式,反向吸收合并徐工有限,成功穿越行业下行周期,并助力产业集群"补短板"和智能化转型 [12] 区域发展与政策响应 - 江苏省委金融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江苏证监局以及地方政府,常态化开展上市公司走访,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8] - 江苏省委金融办、江苏证监局召开全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凝聚力量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13] - 江苏资本市场始终致力于融入全国资本市场大局,与全国资本市场同呼吸、共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