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

搜索文档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戏曲“活化石”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4-22 08:37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戏曲行业面临市场萎缩和人才流失的存续危机 戏曲演员行当不齐 乐队仅剩5人 传承人年近八旬后继无人[1] -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包括招聘演职人员 实行考核奖励制度 推动传承人收徒传艺 选送青年人才进修培训等措施[2]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 研究院现有演职人员81人 平均年龄36岁 90后新生代演员开始崭露头角[3] 内容创新策略 - 创作题材聚焦现实生活 通过走访基层扶贫干部观察工作状态 将真实故事融入脱贫攻坚题材剧目[2] - 将全国劳模创办敬老院的动人事迹搬上舞台 引发观众情感共鸣[2] - 在全国巡演近百场 通过戏曲展现秦岭深处的社会变迁[2] 艺术形式革新 - 在传统程式基础上引入现代编曲理念 从单一高频配乐转向多频段编曲[3] - 融合现代舞蹈与戏曲旋子 保留老戏精髓的同时加入新潮元素[1] - 配器保留传统特色同时采用交响化层次 获得"幽默风趣 青春浪漫 比想象中时尚"的观众评价[3] 市场推广成效 - "商洛周周有戏看"文化惠民演出累计超百场 吸引观众约40万人次[3] - 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400余场 童声演唱花鼓小调在校园传播[3] - 演出场所从田间地头镇村广场延伸至大剧院 参加大型比赛[3] 人才培养体系 - 设立地方戏曲研究院 核定编制落实经费 解决人才困境[1] - 吸引专业院校背景人才加入 如西安音乐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受过"学院派"训练的专业人才[2] - 青年演员通过专业职业学校培养 主攻戏曲表演后深入学习地方戏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