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

搜索文档
国际网红“无语哥”打卡广州永庆坊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3:37
国际网红"无语哥"打卡广州永庆坊 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喜欢中国功夫的"无语哥"在李小龙祖居跟着师傅学习了咏春拳的经典招式"摊手",多次练习之后,他在 木人桩上打得"有模有样"。"这次体验太难忘了,我之后想回广州,让师傅教我更多中国功夫。""无语 哥"说。 学完功夫,"无语哥"又穿上戏服,跟着粤剧演员练习粤剧武打动作。只见他手拿双枪,跟师傅"大战"几 个回合,玩得不亦乐乎。一路上,还有醒狮表演队伍在"无语哥"面前亮出绝活儿,他连连拍手称赞。最 后,"无语哥"成功"采青"纳福。 除了体验非遗外,"无语哥"还品尝了广式凉茶,给现场人员制作广州糖水。他还扮成"财神"给现场观众 派利是,并接受了广州市民赠送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公仔,他表示这些吉祥物"非常漂亮"。 "广州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据我所知,这座城市汇聚了多元文化,此次能够来到李小龙祖居是一段非 常奇妙的经历。""无语哥"说。 据了解,"无语哥"本名为卡比·拉梅(Khaby Lame),五年前,他开始在TikTok平台发布短视频并迅速走 红,凭借其标志性的"无语"表情包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他以独特的"无声幽默"风格脱颖而出,成功 吸引了全球 ...
有文化特色,更有情感共鸣(艺海观澜)
人民日报· 2025-06-16 22:13
舞剧《咏春》的市场表现与影响力 - 舞剧《咏春》在俄罗斯巡演一票难求,谢幕时观众掌声长达20分钟 [1] - 已在全球49座城市演出超200场,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1] - 作品融合广东非遗"咏春拳"和"香云纱",通过戏中戏叙事展现叶问传奇 [1] 非遗与舞剧的跨媒介创新 - 近年舞剧探索将非遗转化为舞台语言,如《唯我青白》模拟制瓷拉坯,《一扇百年》呼应扇骨构图,《永和九年》寓意书法笔势 [1] - 创作核心是挖掘非遗在节奏、空间、力度等要素与舞蹈的契合点,脱离实体形态重构审美特征 [1] - 跨媒介难点在于非遗与舞剧立意有机融合,并突破地域性实现普遍共情 [1] 《咏春》的叙事结构与艺术表现 - 通过三组关系丰满剧情:叶问与其他拳法比拼(舞武结合)、百姓与黑恶势力抗争(平凡英雄主题)、叶问内心"拳与人"对照(宗师形象塑造) [2] - 香云纱舞段以空间流动、节奏变化隐喻人物情感,如永成离世后纱幔象征思念,与叶问刚硬独舞形成反差 [4] - 主创通过演员调度、灯光舞美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人类共通情感表达 [4] 非遗题材舞剧的创作启示 - 成功案例显示非遗需深入精神意蕴而非形式噱头,艺术本质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表现 [5] - 跨媒介创新需结合非遗特质与情感表达,如《咏春》用香云纱柔韧特性隐喻角色性格 [4][5]
香港教大举办“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5-01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香港教育大学举办“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旨在推广中华武术文化,呼吁各界支持武术进校园及武术与多领域融合 [3][5] 活动日程 - 4月30日展开“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第二天日程 [1][3][5] 主办方期望 - 香港教大校长李子建希望通过论坛呼吁社会各界支持武术进校园、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武术与教育、电影、科技深度融合 [3] 活动亮点 - 咏春拳拳师及学员表演咏春拳 [3][5] - 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主创团队登场,该片不久前获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9项大奖,主创分享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电影制作的经验 [3] 嘉宾观点 - 电影导演郑保瑞赞赏香港教大举办研讨会,认为对推广中华武术文化意义深远,支持“武术进校园”计划,期待推动武术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一部分 [5] 合作计划 - 香港咏春体育会前主席陆地将与香港教大合作,自2025/2026学年起将咏春拳等武术教育内容融入香港教大“新六艺课程” [5] 活动目的 - 香港教育大学举行“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为武术从业者、教育工作者及武术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