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工催化剂
icon
搜索文档
齐翔腾达多举措苦练创新“内功”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03:51
公司科技创新战略 - 公司获得山东能源新材料公司首届科技大会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展现以科技赋能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阶段性成果 [1] - 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创新领导小组 统筹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并出台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 以三统两分原则规范科技项目流程 [1] - 构建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立体化培训体系 通过导师带徒工匠培育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激发全员创新热情 [1]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 聚焦特种乳液化工催化剂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2] - 通过2025年淄博市清华大学本科生化工实践启动会 选取化工反应流程瓶颈问题研究等实践课题 推动新型产品研发与市场攻坚开拓 [2] 生产优化与效益提升 - 通过生产系统优化技术改造与流程创新三位一体策略 持续挖掘装置潜能 [2] -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模拟运行参数分析管网压力变化 优化整合循环水系统 在保障生产装置平稳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能耗 [2]
2025年中国化工催化剂行业产业链、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需求将达到51.7万吨,需求从“够用”向“高效”转变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1:53
行业定义及特点 - 化工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改变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 是化学工业的核心引擎 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 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 减少能耗与副产物生成[2] - 推动化工产业向高效化 绿色化 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基础材料[2][4] - 企业选择催化剂时更注重综合效益 包括催化效率 寿命 再生成本及工艺适配性 推动催化剂企业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型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3] - 新型催化材料如纳米催化剂 酶催化剂的研发应用正拓展性能边界 为行业技术升级注入动力[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化工催化剂产量增长至49.9万吨 需求量增长至49.1万吨 市场规模增长至411.73亿元 预计2025年产量达52.5万吨 需求量达51.7万吨 市场规模达427.74亿元[1][4] - 需求量从2017年39.5万吨增长至2024年49.1万吨 市场规模从2017年260.03亿元增长至2024年411.73亿元[4] - 需求增长由传统石油化工领域稳定需求及氢燃料电池 生物燃料等新兴领域市场繁荣和技术要求驱动[1][6] - 化工催化剂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高于催化剂行业整体增速 高端化工产品领域对高性能催化剂需求更为迫切[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基础原料和材料 如化工原料 天然矿物 贵金属 金属化合物 以及生产设备[6] - 行业中游为化工催化剂的研发与生产[6] - 行业下游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 医药 环保 电子化学 生物技术等领域 下游需求多样性和产业景气度直接决定催化剂需求和市场容量[6] - 石油化工领域是主要应用领域 92%以上化工产品需采用催化剂 截至2024年底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2万家 全年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 利润总额0.79万亿元[8] 行业竞争格局 - 供应商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 本土企业崛起与国际化工巨头形成既竞争又互补局面 国际企业在高端市场占主导 本土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占份额并向高端迈进[8] - 国内本土企业包括凯立新材 中触媒 齐鲁华信 建龙微纳等[8] - 齐鲁华信2024年总营业收入4.37亿元 其中石油化工催化分子筛营业收入3.15亿元 占总营收72.02%[9] - 中触媒2024年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产量4748.32吨 销量3557.54吨 营业收入5.58亿元 占总营收83.76% 非分子筛催化剂产量493.46吨 销量631.4吨 营业收入0.95亿元 占总营收14.20%[10]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催化剂是化学工业的心脏和灵魂 实现原子经济性 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推动绿色化学发展的关键 应用从石油炼制到药品生产 环境保护到新能源开发[10] - 环保法规严格和能源效率要求提高推动行业向绿色化 低碳化方向发展 促使开发高效环保新型催化剂[10] - 相转移催化剂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原料能显著提高化学反应效率 在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中拥有广阔市场前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