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太阳—天空—月亮多波段光度计

搜索文档
智能系统精准“把脉”大气质量
科技日报· 2025-09-12 08:57
沙尘暴突袭、野火烟雾飘散、工业污染扩散……这是大气污染物"肆掠"的典型场景。如果能精准预 测大气污染物出现和消散的时间,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此前的观测和预报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需求。 首先是"看不清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车慧正解释,过去,观测大气气溶胶的"超级眼 睛"——地基遥感装备,几乎全靠进口,而且这些仪器的核心校准技术和数据解读方法从不公开。"这意 味着,我们拿着别人的工具做研究,不仅成本高昂,关键数据还可能失真。"车慧正说。 更麻烦的是,我国地面观测站数量有限。在广袤的国土上,很多地区都是监测盲区。虽然卫星遥感 能覆盖全局,但是它在夜间或阴天就会"罢工",根本抓不到那些在暗处"作乱"的气溶胶。 其次是"算不明白"。车慧正说,传统物理模型依赖复杂的公式推演,但污染源排放数据不准、大气 运动规律复杂、气溶胶化学反应机制难算清……一堆不确定因素叠加,导致预报结果常常"跑偏"。更棘 手的是,一次高精度全球预报需超级计算机耗时数小时计算,难以满足污染快速变化的应急需求。 最后是"用不精准"。车慧正举例,环保部门在知道哪类污染物是"主力"后,才能针对性减排。而 且,交通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