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站

搜索文档
“新能源”并联“苏超”,常州踏上“双IP”破圈征途
新华日报· 2025-08-25 08:42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8500亿元 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 [1][2] - 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 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2] - 形成全国领先的"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体系 [2] 龙头企业与技术优势 - 天合光能先后30次刷新世界效率纪录 在发电领域具有全球技术领先性 [2] - 江苏时代被评为锂电行业"灯塔工厂" 储能技术冠绝全球 [2] - 西电常变打造"大国重器" 保障新能源安全输送 [2] - 理想汽车和比亚迪等整车企业引领新能源应用发展 [2] 产业融合创新模式 - 创新"能博会+苏超"双IP联动模式 通过嘉年华形式推动产业从工厂走向街巷 [1][3] - 采用"展、会、赛、娱"一体化模式 实现赛事流量向产业能量转化 [3] - 建立线上全景展平台 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企业直联功能 [4] 产品应用与体验升级 - 展示智能光伏瓦、户用储能系统、智能电动车及光储充一体化站等前沿产品 [3] - 推出"碳护照"打卡系统 将观赛热情延伸至展区体验 [3] - 提供看球、逛展、体验、消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3] 城市品牌与发展战略 - 通过双IP联动展示产业链硬实力和城市创新思维 [4] - 实现产业实力集中检阅和城市品牌立体输出 [4] - 探索体育脉搏转化为产业律动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