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用胶
icon
搜索文档
回天新材2025年半年报发布:业绩稳健增长,创新驱动未来
全景网· 2025-08-21 09: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7.7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4.18% [2] - 主营胶粘剂产品销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25.56% [2] 业务板块进展 - 汽车业务板块锂电用胶销量翻倍增长,负极胶PAA满产满销,导热结构胶销量同比激增 [3] - 电子业务领域推出多款高端芯片封装材料并进入客户批量生产阶段 [3] - 光伏业务领域光伏用胶销量同比增长约9.3%,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研发与产能 - 研发费用投入8,522.43万元,同比增长17.39% [4] - 新增立项重点研发项目22项,其中14项已进入量产阶段 [4] - 年产3.6万吨锂电池负极胶粘剂项目稳步推进 [4] 发展战略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高端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包装等领域研发投入 [5] - 深化与战略大客户合作,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5] - 利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优势应对市场挑战 [5]
回天新材:光伏用胶逆势增长 将依托优势扩大新型用胶业务突破
全景网· 2025-08-13 05:51
光伏用胶业务表现 - 光伏行业"内卷"形势下 公司光伏用胶产销保持增长态势 [3] - 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开发以贴近客户需求 优化产品结构并推进研发升级 [3] - 针对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推出适配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3] - 通过工艺革新、优化采购流程及规模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增强产品性能与成本竞争力 [3] 核心业务战略 - 聚焦汽车、电子、光伏、包装核心赛道 [3] - 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锂电等领域不断有新产品投放 [3] - 扩大在头部客户处的合作范围 [3] 投资者交流活动 - 湖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于6月12日举办 [1] - 活动主题为"提质增效强信心 稳中求进促发展" [1]
回天新材(300041) - 回天新材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3
2025-06-12 09:58
分组1:公司亏损原因 - 2024年四季度亏损,系光伏行业内卷、产业链价格下滑、外贸形势影响,光伏业务毛利率下降以及光伏背板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3992万元所致 [2] 分组2:市值管理与股价问题 - 重视资本市场表现,正努力围绕此做工作,需客观要素和时间过程 [2] - 市值管理需改进提升,措施包括宣传经营亮点和投资价值、与机构投资者互动、督促经营团队实现业绩目标、完善内控制度、优化股权结构、推动资产外延项目落地等 [3] - 股价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态势、市场情绪等外部因素影响,公司通过合规手段推动企业价值反映,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做好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工作 [3] - 开展经营亮点媒体宣传、业绩说明会、业绩路演交流、可转债发行、ESG综合治理报告披露、实施股票回购、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参加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等属于市值管理措施 [6] 分组3:经营目标与业绩问题 - 公司经营目标、业绩情况以正式公告表述为准 [3] - 稳定提升主要业务领域头部客户份额和市占率,围绕高增速赛道开拓新品,如汽车电子用胶、锂电负极胶、消费电子用胶、光伏新品等为业绩突破积蓄动力 [4] 分组4:业务布局与研发方向 - 在汽车、电子、光伏、包装核心赛道布局,聚焦汽车电子用胶、锂电负极胶、消费电子用胶、光伏新品阻水胶和UV胶等领域 [4][6] - 在低空经济、AI等领域处于起步和布局阶段,部分产品有广阔应用场景,但未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将挖掘市场机遇、拓展客户实现突破 [6] 分组5:其他问题 - 股票回购和减持需经严格程序审核并对外公告,按预定计划发布 [3]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情况关注后续披露的半年度报告 [7] - 君安回天基金已完成备案,有与回天产业关联标的推进落地中 [7]
回天新材:公司已针对TOPCon、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推出适配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全景网· 2025-05-13 06:46
公司业绩与经营状况 - 公司光伏用胶领域产销保持增长态势 通过工艺革新 优化采购流程及规模化生产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1] - 一季度光伏硅胶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毛利率有一定修复[1] - 如有机硅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光伏业务毛利率和利润有望继续恢复 但整体利润贡献仍需观察行业回暖节奏[1]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光伏产业链受原材料周期性波动 下游出口受限 行业内卷等短期影响 利润空间被压缩[1] - 光伏龙头公司一季度仍在亏损[1] 公司战略与应对措施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推进研发升级 针对TOPCon HJT等新型电池技术推出适配性更强的解决方案[1] - 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 根据市场趋势调整采购周期 规范采购计划 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1] - 通过研发工艺降本 推动新品上量等降低成本和费用[1] - 发挥稳定的保供优势 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完善的服务能力等综合优势 保持在行业的市占率和龙头地位[1] - 强化债权和回款管控 降低应收账款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