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波红外制导组件
icon
搜索文档
新光光电董事长康为民被立案留置 公司主营军工电子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01:20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康为民被嵩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1] - 副董事长王玉伟在康为民被留置期间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武器系统研制提供光学制导、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激光对抗和光电专用测试等高精尖组件、装置、系统和解决方案 [1] - 业务发展战略为"以军品为根基,努力发展民品" [3] - 客户主要为国企及央企 [3] 军品业务进展 - 成功开发中波红外制导组件,在异形空间、高温环境下实现异形结构设计与快速扫描跟踪,获得最终用户认可 [3] - 军品聚焦模拟仿真、光学制导、激光对抗等方向,产品转向"高端定制+批量生产+服务"模式 [5] 民品业务布局 - 将军用技术转化为电力检测、森林防火、野生动物检测等民用领域产品 [3] - 承接科技部重点项目"野生动物保护",重点发展东北虎、亚洲象等方向 [3] - 承接工信部激光到靶功率测试项目,解决大功率激光能力探测问题 [3] - 民品领域进行战略梳理与组织架构优化,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亿元、1.62亿元和1.72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67.17万元、-3916.79万元和-6795.84万元,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幅度扩大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28.08万元,同比下滑58.77% [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78.73万元,同比下降16.35% [4] 亏损原因分析 - 军品批量配套产品任务计划波动,原有批产型号未能保持持续增长 [4] - 新研发的多个型号任务产品尚未进入批量生产供货阶段 [4] - 民品产品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4] - 应收款项账龄增长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4] - 政府补助减少 [4] 公司治理与股东情况 - 康为民2020年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82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82% [2] - 康为民设立"松高.卓越工程师奖助学金"等奖励基金 [2]
新光光电20250912
2025-09-15 01:49
**新光光电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 归母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3]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00%[2][3] * 应收账款催收效果显著 回款情况较好[3] * 过去几年收入稳定在1.5亿至1.8亿元 但利润端持续亏损[18] * 研发投入每年约3000万元 占营收20%至25%[18] * 应收账款每年底约为两个多亿[18] * 新建"光机电一体化升级改造项目"满产运行预计年收入可达4亿至5亿元[4][20] **二 订单与产能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订单1.62亿元[2]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1.5亿元[2] * 当前在手订单总额达3.12亿元 已交付确认收入约2000万元[2] * 预计全年收入将较去年1.7亿元有显著增长[2][5] * 产能目前能满足现有订单水平[20] * 合同负债截至2024年底约为7300万至7400万元[22] * 存货约为1亿元 较2024年底的8000多万元有所增加[24] **三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在中波红外制导组件领域完成小批量交付并通过军方实验验证[2][6] * 获得新阶段小批量订货合同[2][6] * 完成低成本收光镜头的底测工作 有望进入批量供货阶段[2][6] * 激光对抗领域深耕多年 掌握多项关键技术[2][7] * 已研制出十多套系统样机 包括轻小型激光防御系统[2][8] * 激光防御系统已实现全部国产化[4][16] * 正与总体单位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品沟通和市场开拓[2][8] **四 合资公司与业务布局** * 与中国酒院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高能激光研发 公司持股38.5%[2][9] * 合资公司无实控人故不并表 投资收益以投资收益形式反映[2][9] * 激光对抗业务分为高能激光和低能激光两部分[10] * 母公司侧重低能激光(1000瓦至2万瓦以下)[10] * 合资公司专注于5万瓦以上高能激光ATP系统[10] **五 产品价值与市场空间** * 高能激光ATP单价约在500万至1000万元之间 10万瓦以上可能达2000万元左右[11] * 便携式 轻小型系统价格约为几十万元到100万元不等[11] * 车载轻量型防御系统约300万元[11] * 激光防御系统市场规模可能达数百亿甚至千亿级别[14] * 国内竞争格局以国有科研院所为主[12] **六 未来规划与展望** * 考虑继续进行股权激励 计划使用回购的80多万库存股[4][17] * 预计2026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17][28] * 期望在"十五五"期间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取得更好表现[18][19] * 将继续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以提升市值表现[26][27] * 大部分产品交付集中在四季度 收入确认具有季节性特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