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玉案·元夕》
icon
搜索文档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音乐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4 03:32
观众掌声连连。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文化交流使者们。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倾情献艺,是一台高水准的音乐盛宴。演出由张笑担任钢琴艺术 指导,郭震担任导演。中西方经典作品依次上演,展示出中西方声乐艺术的多彩风貌。 门格尔博士致辞。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在独唱环节中,青年男低音歌唱家徐阳演唱《谁若沉溺于孤独》和《鸿雁》,前者诠释西方艺术歌曲的细腻 情感,后者用悠远的旋律描绘中国草原的辽阔。女高音歌唱家赵云红带来《青玉案·元夕》和普契尼歌剧《蝴蝶夫 人》选段,表现中国古典诗词的雅致韵味与西方歌剧的戏剧张力。女中音歌唱家郝苗带来《我爱你中国》和《爱 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女高音歌唱家陈蓓献上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和《玫瑰三愿》、马蕾带来威尔第歌剧 《唐·卡洛》选段和朝鲜族民歌改编曲《新阿里郎》,东西方音乐在舞台上交相辉映。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以《我 爱这土地》和威尔第歌剧《弄臣》选段为独唱环节画下圆满句号。 合唱环节更将气氛推向高潮。全体演员合唱歌剧《茶花女》选段《饮酒歌》,带动场下的观众。在经久不息 的掌声中,艺术家们返场为人们带来一曲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 人 ...
您与祖国永远不再分割——追记音乐人陈彼得
新华网· 2025-06-18 00:34
音乐人陈彼得生平与成就 - 华语乐坛音乐人陈彼得于2025年6月14日在成都辞世,享年82岁 [1] - 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以《一条路》等作品开创多元曲风,引入摇滚、民谣等元素 [1] - 创作《一剪梅》《几度夕阳红》《迟到》《一段情》等经典歌曲,成就多位歌手 [1] 创作主题与家国情怀 - 作品核心主题围绕"家"与"国",源于5岁赴台与弟弟分离的经历 [1] - 1988年首次返回成都故乡,与失散弟弟团聚,强调"做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1] - 20世纪90年代移居大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改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用现代方式演绎800年前古典诗词 [2] - 创作动机为向辛弃疾"报信"——"他梦想中强大的中国,今天的我们做到了" [3] - 晚年专注文化传承,向青年传递家国情怀,曾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分享创作理念 [4] 社会影响与公众活动 - 2019年成都宽窄巷子快闪活动引发千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3] - 与成都音乐家协会主席马薇即兴合作,展现音乐与爱国情的共鸣 [3] - 长期关注成都城市发展,对比1988年与当代城市变迁 [3] 行业遗产与评价 - 作品持续流传,被评价为"海峡两岸不息的回响" [6] - 逝世后获网友追思:"长眠故土,您与您的祖国永远不会再分割" [4]
陈彼得辞世:曲未终,人不散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7 08:02
音乐人生轨迹 - 1943年8月12日出生于成都 后迁居台湾 艺名"陈彼得"源自歌厅驻唱时期需求[7][11] - 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 但痴迷音乐 与陶大伟组乐队 成为台湾最早流行歌手之一[10] - 1971年发行首张专辑《玫瑰安娜》 含《梨山痴情花》等10首歌曲[13] 行业革新贡献 - 1972年创作《含泪的微笑》 将摇滚 R&B等西洋元素引入华语乐坛 开创"台湾流行音乐教父"时代[15] - 80年代电台热歌前三均为其作品 曾实现"一曲捧红一人"现象 包括费玉清《一剪梅》刘文正《迟到》等[16] - 牵头成立台湾演艺工会 推动艺人薪资实现"三级跳"[20] 大陆市场开拓 - 1988年率团在大陆举办20场"探亲演唱会" 成都重庆武汉场场爆满[22] - 90年代移居大陆 在北京创办"喜鹊棚"录音棚 培育窦唯崔健等音乐人[22] - 2018年74岁登上《中国好声音》 获周杰伦庾澄庆致敬[23] 文化传承创新 - 为上百首古诗词谱曲 包括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称"要让世界看到民族瑰宝"[23][25] - 2019年成都宽窄巷子领唱《我和我的祖国》 成"感动中国"候选人物[27] - 2021年创作《天府之水天上来》 2023年80岁河南卫视演唱《追梦人》[29] 行业地位影响 - 鼎盛时期包揽电台热歌前三 凤飞飞高胜美等歌手借其作品攀事业高峰[16][18] - 《中国好声音》导师集体致敬 被评价"乐坛大前辈"[23] - 逝世后被誉"半部华语流行音乐史缩影" 体现"音乐无界 赤子有根"[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