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

搜索文档
从故宫古建筑看古人的“防火信仰”
齐鲁晚报· 2025-08-21 21:27
建筑防火设计 - 藻井作为向上凸起的穹隆状装饰 被认为具有克火功能 其造型类似东井并绘制水草图案 东井为主宰水源的星宿 象征灭火 [4][5] - 太和殿藻井中的轩辕镜象征皇帝正统地位 同时蕴含克火寓意 轩辕被描述为黄龙之神 具有驾驭雨水本领 [6] - 螭吻位于紫禁城古建筑正脊两端 为龙形兽首防火镇物 其雏形鸱尾可追溯至汉代 功能始终为镇火 [7][8] - 螭吻无角龙形 色黄 由吻口/龙身/卷尾/火焰等部分组成 通过"咬住"正脊实现震慑与防火寄托 [9] 屋顶神兽配置 - 太和殿屋顶神兽数量达十个 为全紫禁城唯一双数配置 包含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10] - 特殊配置源于太和殿五次火灾后重建 开间由九间改为十一间导致屋檐瓦片重排 每个屋角多出一个瓦位 [11][12] - 新增神兽行什外形类似雷神 象征主管打雷 放置目的为规避雷击引发的火灾风险 [12] 匾额书写避讳 - 紫禁城主要宫门匾额门字均无钩笔 如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等 此书写方式与防火避讳相关 [13] - 避讳源于南宋玉牒殿火灾事件 大臣认为门字钩笔带火笔招致火灾 明代朱元璋因门字带钩处死书法家詹希原 [13][14] - 宁寿宫建筑群匾额门字均带钩 由乾隆帝书写 该建筑群从未遭受严重火灾 证明避讳无实际防火效果 [15] 装饰图案象征 - 水草图案广泛见于藻井/天花及大梁 如文渊阁天花采用金莲水草彩画 通过沥粉贴金工艺实现厌火效果 [5] - 水生植物图案因生长环境与水相关 被认为具有压制火患的象征意义 [5] - 东汉《鲁灵光殿赋》记载"反植荷蕖"设计 使荷花呈现从屋顶向下生长视觉效果 增强光辉同时寄托防火愿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