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赠缅甸友人》
icon
搜索文档
境内外“同唱一首歌”(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3 22:31
中缅文化交流活动 - 银井边防小学中缅学生在"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文化交流活动中合唱歌曲[2] - 云南德宏瑞丽市姐相镇民众手举国旗观看"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迎新春活动表演[4][5] - 中缅边民在中缅胞波狂欢节共跳舞蹈"嘎伴光"[7] 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 - 勐巴娜西乐团在云南昆明市举办的中缅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式上演唱歌曲《一山一水胞波情》[10] - 勐巴娜西乐团在德宏中缅边境村寨银井村唱响经典老歌《月光下的凤尾竹》[10] - 乐团为缅甸观众唱响《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中国歌曲 也为中国观众演绎缅甸老歌《海鸥》[11] - 乐团受邀前往缅甸仰光演唱中国歌曲《又见炊烟》《三月里的小雨》 引发新一代缅甸观众共鸣[11] - 德宏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缅甸籍学生罗瑞冰用中缅双语演唱《明天会更好》 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13] - 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缅籍专家龙威将中文流行歌翻译成缅语分享到网上 吸引大批缅甸网友关注[14] - 银井村国门书社摆放带有缅文翻译的中国歌曲碟片 供缅甸读者聆听[16] - 瑞丽市姐相镇每季度举办"中缅民心相通大舞台"活动 中缅学生合唱《无名之辈》和《最美的期待》[16] - 德宏边境乡镇几乎村村寨寨都有舞台 每逢节日中方村民编排演出并邀请缅甸朋友参与[17] - 从《赠缅甸友人》到《共饮一江水》《一山一水胞波情》等 围绕胞波情谊的歌曲被不断创作传唱[17] 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 - 《月光下的凤尾竹》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有深厚渊源 词作家倪维德为宣传婚姻法来德宏采风创作[11]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中国流行歌曲传入缅甸 当地音乐人根据旋律重新填词创作缅语版本[14] - 《赠缅甸友人》改编自1957年陈毅副总理诗作 专为赞颂中缅胞波情谊而作[16] - 德宏民族出版社专门制作碟片将德宏歌曲送到缅甸 银井村村支书岩静回忆"我们这边一流行什么歌 缅甸那边录音棚很快就会翻唱"[17] 地理与经贸背景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三面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503.8公里 约占中缅边境线的1/4[18] - 德宏是云南省对缅口岸数量最多 特殊经济功能区种类最齐全 口岸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市州[18] - 德宏对缅贸易额约占滇缅贸易额的2/3 中缅贸易额的1/4[18] - 德宏创办全国第一份缅文报纸《胞波》 与缅方轮流举办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 打造跨喜马拉雅发展论坛等交流活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