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渔歌》

搜索文档
烽火中的抒情:一首歌与一个时代的信念
江南时报· 2025-08-25 02:15
歌曲创作背景 - 1943年苏南敌后抗战艰难时期创作 日军推行清乡运动 国民党顽固派武装袭扰[4] - 新四军战士孙海云在石臼湖畔用贝壳于沙滩上写下歌词 作曲家涂克连夜谱曲[5] - 创作环境零条件 无乐器纸笔 时刻面临危险 作品却迅速在军民间传唱[5] 艺术特征与传播 - 歌词取材百姓日常生活 包含"天苍苍水茫茫 野鸭满天飞 渔帆列成行"等自然意象[2] - 旋律舒缓悠扬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充满军民鱼水之情[6] - 区别于《游击队歌》等激昂作品 以抒情性形成独特艺术魅力[6] - 2018年近九旬新四军老战士仍能完整演唱 展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7] 历史与当代价值 - 体现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5] - 现今通过红色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 李巷村成为教育旅游基地[8] - 南京师范大学与新华报业联合创排音乐党课 将其作为演唱曲目[6] - 歌曲象征民族精神丰碑 在新时代继续传唱并焕发新价值[9][10]
艰难时刻,“最抒情”新四军歌曲如何诞生
搜狐财经· 2025-08-24 13:11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 - 红色李巷自2017年10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18] - 村民人均收入从打造初期的1万余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4万元 [18] - 通过"根据地原貌复原"理念带动乡村振兴 成为红色主题教育与党建活动重要基地 [18] 文化资产历史价值 - 《石臼渔歌》创作于1943年抗战相持阶段 是新四军著名抒情歌曲 [3][5] - 词作者孙海云用贝壳在石臼湖沙滩写下歌词 曲作者凃克连夜完成谱曲 [5][6] - 歌曲在苏南地区广泛传播 1945年新战士入伍学会的第一首革命歌曲即为此曲 [9] 艺术创作特征 - 歌曲以"天苍苍 水茫茫 石臼湖上是家乡"等通俗易懂的词句展现生活气息 [1][12] - 旋律开头两句特别悠扬 具有清新扑面之感与朗朗上口的传播特性 [11][12] - 新四军文艺工作者平均二十余岁 作品包含贺绿汀《游击队歌》等经典作品 [12] 历史背景与战略地位 - 1938年毛泽东三封电报指示以溧阳 溧水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 [5] - 1943年溧水作为苏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面临日军清乡与国民党围攻双重压力 [5][9] - 李巷曾是苏南区行政公署领导机关和新四军十六旅旅部驻地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5] 当代文化传承 - 南京师范大学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创排音乐党课《胜利之歌》重现该歌曲 [11] - 里佳山村宗祠墙壁保留《石臼渔歌》等三首新四军歌曲歌词实物 [15]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词作者长女)为红色李巷题写村名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