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搜索文档
烽火中的抒情:一首歌与一个时代的信念
江南时报· 2025-08-25 02:15
歌曲创作背景 - 1943年苏南敌后抗战艰难时期创作 日军推行清乡运动 国民党顽固派武装袭扰[4] - 新四军战士孙海云在石臼湖畔用贝壳于沙滩上写下歌词 作曲家涂克连夜谱曲[5] - 创作环境零条件 无乐器纸笔 时刻面临危险 作品却迅速在军民间传唱[5] 艺术特征与传播 - 歌词取材百姓日常生活 包含"天苍苍水茫茫 野鸭满天飞 渔帆列成行"等自然意象[2] - 旋律舒缓悠扬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充满军民鱼水之情[6] - 区别于《游击队歌》等激昂作品 以抒情性形成独特艺术魅力[6] - 2018年近九旬新四军老战士仍能完整演唱 展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7] 历史与当代价值 - 体现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5] - 现今通过红色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 李巷村成为教育旅游基地[8] - 南京师范大学与新华报业联合创排音乐党课 将其作为演唱曲目[6] - 歌曲象征民族精神丰碑 在新时代继续传唱并焕发新价值[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