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杖诏书令册》
icon
搜索文档
后记:人的旅程,诗的朝圣,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丨从长安到敦煌(11)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04:31
(原标题:后记:人的旅程,诗的朝圣,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丨从长安到敦煌(11)) 作者 黄君度 从长安到敦煌,地图上不过三千余里的物理距离,在历史的坐标上却横跨了数千年。这是 一条被风沙与驼铃反复摩挲的传奇之路,是张骞凿空西域的雄心之路,是玄奘孤身求法的信仰之路,亦 是无数商贾、戍卒、诗人、僧侣用足迹书写的生命之路。 2024年的深秋,我有幸踏上了这条时空隧道,短短八日,穿越周秦汉唐的烟云,在西安、宝鸡、兰州、 敦煌、武威的遗迹与文物间穿行,试图捕捉那些沉淀在黄土与砖石中的文明回响。此刻,当旅程的喧嚣 归于平静,沉淀于心的,是三个挥之不去的感悟:这是一趟关于人的旅程,一场关于诗的朝圣,更是一 次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从长安到敦煌行程图(chillp绘制) 关于人的旅程:鲜活的面孔,永恒的温度 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由无数鲜活的个体生命织就。这趟旅程,让我得以在文物的微光与现实交流中, 窥见了他们生动的面容与辽阔心胸。 汉代《王杖诏书令册》(武威市博物馆藏) 在武威市博物馆的展柜玻璃后,那墨迹清晰的《王杖诏书令册》不再仅是冰冷的律令条文,它记录了一 位名叫"广"的长安老翁,在遭受乡吏欺凌后,愤然向汉成帝告御状的上书 ...
天马故乡武威:王杖诏令里的汉代老人丨从长安到敦煌(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00:55
历史文化遗迹 - 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为1983年中国旅游标志原型,墓中出土171件铜器、2件金器等珍贵文物,铜车马仪仗队包含1件铜奔马及17件骑马武士俑[5][9][10] - 雷台汉墓结构复杂,全长40多米,含墓道、甬道及5个主室,墓道中段古井因"空气凸透镜"原理产生放大效应[7][8] - 墓主身份推测为东汉破羌将军张绣,依据包括银印等级制度及青铜马上"左骑千人"等铭文[14][15][16] 文物考古发现 - 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记载汉代赐予70岁以上老人鸠杖的养老制度,杖首斑鸠象征"不噎之鸟"[29][31][32] - 西夏博物馆藏1000余件文物,包括西夏文《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该碑为1961年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0] - 武威文庙存明清匾额40余块,时间跨度从康熙三十四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展现西北科举文化盛况[23][25] 多民族文化交融 - 西夏时期武威作为西凉府治所,出土汉文买地券与西夏文文物并存,反映汉族与党项族融合[21] -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出土弘化公主等墓志,记载唐朝与吐谷浑和亲历史,该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7][28] - 汉代獬豸形象彩绘木雕出土于武威汉墓,体现古代司法文化信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