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箱》

搜索文档
突然走红的高校“AI小镇”项目,让AI卷到学会加班
虎嗅· 2025-09-17 00:05
项目背景 - 斯坦福大学科研项目组开发的AI小镇"Smallville"曾创造25个智能体 利用生成式模型模拟人类行为并形成自主行为[2] - 香港科技大学科研项目《Aivilization》将相似思路推向大众视野 实验规模更大且具备成熟游戏产品特征[3][4] 游戏模式与规模 - 游戏为放置类沙盒联机游戏 类似在线版《模拟人生》或"AI星露谷"[8] - 游戏上线几周内创建超过十万个智能体 在社交媒体呈现走红趋势[5][46] 核心机制设计 - 玩家通过指令窗口指导智能体 智能体会基于自身状态进行主动思考并生成完整行动逻辑[9][16][17][18] - 智能体拥有自主规划和个性特征 部分会因性格原因不完全听从指令[15][22] - 游戏内设学校、写字楼、矿场等多场景模拟现实社会 智能体联机劳作直接影响经济系统导致资源价格波动[10] 社会交互系统 - 智能体自主形成社交网络 与不同性格个体交流不同话题并通过好感度变化模拟现实人际关系[24] - 玩家可观察智能体间对话 体验动态发展的虚拟社会生态[24] 行业对比与创新 - 相较主流AI游戏局限于对话交互(如《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线性剧情或陪伴型AI的聊天模拟器) 《Aivilization》实现非固定流程的开放世界演化[27][29][31][36] - 游戏通过人类干预智能体认知行为模块 记录高质量人类反馈数据以提升模型能力[37] 技术实现特点 - 智能体行为基于模式识别和概率推断生成 非生物学意义的意识觉醒[40] - 系统允许细小偏差导致非预期结果 这种不确定性构成游戏特色[40] 用户参与形态 - 玩家可通过调整提示词影响智能体行为 智能体发展轨迹反映玩家策略差异(如部分智能体累积超百万金币而部分选择休闲玩法)[13][43] - 游戏融合养成、种田元素 同时提供情感投射和陪伴感[42]
我玩到了蔡浩宇的新游戏
创业邦· 2025-07-17 03:09
游戏产品分析 - 《Whispers from the Star》是一款由蔡浩宇创业团队开发的AI驱动叙事冒险游戏 目前开放了Steam试玩Demo [3][5] - 游戏核心玩法是通过语音对话引导主角Stella在外星求生 但实际体验呈现线性叙事特征 与宣传的高自由度存在差距 [6][7][25] - Demo流程约30分钟 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需通过多轮主动对话解谜逃生 后两章缺乏明确目标 主要依赖预设剧情推进 [8][15][20][22] 技术实现特点 - 采用语音识别输入+LLM处理对话+AI生成语音输出的技术组合 语音识别精度超过部分头部翻译软件 [66] - 角色Stella具备统一的人格设定 家庭背景 教育经历等细节信息在不同对话中保持一致性 避免AI常见幻觉问题 [63] - 整合实时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驱动 使角色反应达到接近真人交互的沉浸感 技术实现水准显著高于同类产品 [68][71] 品类定位与创新 - 选择"生命线like"文字冒险品类 借鉴《生命线》《声之寄托》等作品的拟真通讯玩法框架 [40][45] - 创新点在于将AI对话深度融入RPG叙事 通过星际求生的情境设计强化对话必要性 规避传统AI游戏的玩法短板 [80] - 当前技术更聚焦"用AI塑造角色"而非玩法创新 Stella的角色塑造获得玩家认可度高于故事本身 [54][59] 行业发展现状 - AI游戏当前主要呈现三种形态:情感陪伴型 用户UGC型 以及细分模块应用型 各存在体验或商业化瓶颈 [72][73][77] - 该产品尝试突破现有模式 探索非情感陪伴的深度RPG方向 但需解决目标感缺失 成本控制等现实问题 [80][82] - 行业算力成本压力显著 同类对话型AI游戏单用户全程体验成本约30元 该产品因技术集成度更高可能面临更大成本挑战 [82] 创始人背景 - 蔡浩宇团队已投入AI领域超两年 领英显示其职位为"AI灵魂魔术师" 反映对AI人格塑造的技术追求 [84][86] - 创始人曾公开表示AIGC将颠覆游戏开发 仅极少数天才团队和爱好者创作会保留价值 主流开发者需转型 [86] - 产品Demo可能仅为技术验证阶段 后续迭代预计将展示更完整的AI游戏形态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