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合唱团海外工作纪念册》

搜索文档
东西问丨沈国明:马来西亚华文戏剧如何成为支援抗战的有力武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4 11:51
马来亚华文演剧运动的历史背景 -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马来亚华文话剧快速发展 形成抗日救亡的演剧运动[3][4] - 1938年底武汉合唱团在马来亚巡演超130场 筹款一千多万元法币[4] -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思潮推动运动达到空前盛况[5] 运动规模与表现形式 - 全马来亚剧社数量达2000余个 覆盖所有华文学校和主要城市[5] - 演出场所从剧院延伸至街角乡野 触及基层华侨华人社会[5] - 中国与马来亚话剧界交流活跃 吴祖光《凤凰城》剧本出版后迅速在马来亚上演[5] 社会影响与抗战支持 - 话剧以生动易懂形式满足文化水平不高群体了解时事的需求[7] - 演出直接筹款筹物 观众现场捐赠现金/金饰甚至儿童存钱罐[7] - 宣传作用显著 众多华侨华人受话剧影响奔赴中国参与抗战[8] 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 - 战后英国殖民政府因话剧受欢迎程度设立官方华文话剧团[9] - 培养王啸平/张业隆等创作人才 部分留马工作者持续推动华文话剧发展[11] - 运动从人才储备与观众基础两方面提升马来西亚华文话剧及文学水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