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工志》
icon
搜索文档
打工30年,他用相机拍下“中国制造”背后的故事
第一财经· 2025-07-28 05:13
工业区摄影记录 - 一名工厂保安通过23年持续拍摄工业区生活,累计拍摄200多万张照片,记录"中国制造"背后的打工人常态 [1] - 该摄影师使用4台相机完成拍摄工作,并制作130多本与工厂相关的手工书 [1] - 2025年将出版《如此打工30年》书籍,记录1995-2025年间个人打工经历与时代变迁 [1][22] 制造业就业变迁 - 1995年东莞电子厂高峰期拥有三个分厂,员工超过两万人,并办有企业内刊 [7] - 2018年一家25年历史的鞋厂关闭,该厂高峰期曾有5000多名员工 [16] - 新一代"厂二代"打工者相比父辈更自信,月收入可达数千元,但储蓄率降低 [16] 制造业用工特点 - 1990年代工厂招聘存在性别偏好,更多岗位面向女工开放 [3] - 早期工厂招聘采用体能测试等筛选方式,如俯卧撑考核 [4] - 通过工厂招聘广告可观察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用工环境变化 [12] 产业升级影响 - 2014年后东莞部分工厂开始产业链更新或转移 [14] - 产业升级导致部分工厂招工信息减少,招工橱窗缺乏维护 [12] - 摄影师收集6吨打工物品,包括工人档案、工卡等,反映产业变迁 [16] 制造业从业者发展 - 部分成功调整的从业者可在万人大厂搬走后转型为中小企业主 [18] - 工业区工作使从业者接触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世界观 [16] - 从乡村到工业区的流动为从业者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