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尤利西斯》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上 中外作家畅谈“古典” 古典不“古” 每次阅读都是新生
解放日报· 2025-08-13 01:35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作为上海书展特色子单元 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邀请300多位中外作家学者 包括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 - 本届论坛在虹口区雷士德工学院举办 聚集爱尔兰 瑞典 马来西亚 美国 英国 韩国 德国等多国嘉宾及中国作家学者近30人[1] - 活动设置上下半场学术主持 围绕"流变与转化中的古典"主题展开讨论[1] 文学价值探讨 - 古典文学展现跨越三千年的人性内核共通性 现代表达方式更开明便捷但人性本质未变[2] - 经典作品通过反复拆解与重织获得生命力 如《奥德赛》到《尤利西斯》的现代改写体现借时间文化与个体洞见的棱镜实现新生[2] - 《红楼梦》管理智慧可应用于现代企业 贾府管理结构包含精神领袖 强势CEO和柔性管理 警示企业需具备危机意识[3] 活动影响力 - 未来六天将举办50多场文学活动 涵盖诗歌之夜 文学对谈和签售分享 场地包括上海展览中心 思南文学之家 建投书局等六大文化场所[3] - 首次采用网络直播扩大辐射范围 并设立乌镇分会场实现三位外国作家与当地读者互动[3] - 活动成为中国读者了解世界文学的窗口 也成为上海和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窗口 吸引外国嘉宾延长停留时间并访问多座城市[3]
神话为什么值得重读?
36氪· 2025-08-07 07:16
神话系列图书出版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将于2025年7月出版"塑造我们思维方式的北欧神话"系列图书 包括《原神之力》《灵境之光》《启智之火》三本 [4] - 该系列提炼出"启智之火 原神之力和灵境之光"三个关键词 旨在用多元文化力量点亮今人文化创造 [2] - 系列内容涵盖希腊神话 北欧神话和凯尔特神话三大传统神话体系 [5] 神话对现代文化影响 - 神话元素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广泛应用 如托尔金《指环王》中的中土世界构建深受北欧神话启发 [13][14] - 漫威电影宇宙中雷神 洛基等角色原型来自北欧神话 通过影视作品将这些神话元素带入大众视野 [47] - 电子游戏常采用北欧神话世界观 因其庞大世界观和丰富视觉元素能增强游戏沉浸感 [43][44] 神话心理学价值 -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神话原型理论 认为神话反映了人类集体无意识 [38][42] -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等概念揭示神话中的心理动力学机制 [25] - 神话能帮助现代人克服心理危机 提供认同感和道德价值观支持 [26] 神话商业应用 - 广告营销领域提炼出12种常用神话原型 用于品牌塑造和传播 [48] - 神话原型如"塞壬"常被用于奢侈品广告 "创造者"原型多见于科技产品宣传 [48] - 西西弗书店品牌命名源自希腊神话 象征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30]
在都柏林寻觅乔伊斯的踪迹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0:28
乔伊斯与都柏林的文化关联 - 乔伊斯塑像位于都柏林北厄尔街口,形态独特但相对其他历史人物塑像较为低调,游客关注度不高[1] - 都柏林保留多处乔伊斯生活痕迹,包括出生故居铭牌、乔伊斯中心(乔治时代建筑)及《尤利西斯》中描述的18世纪60年代联排公寓[2] - 乔伊斯作品《都柏林人》与《尤利西斯》对都柏林街景的写实描述被学者认为可据此复原城市地图[2] 乔伊斯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写实 - 《都柏林人》中《阿拉比》故事发生地北里士满街仍保留原貌,街尽头"阿拉比厅"别墅与小说描述一致[3] - 小说提到的天主教学校现存十字架门楣建筑,马厩等农舍场景虽消失但街区整体风貌保持1900年代特征[3] - 《死者》故事发生地乔伊斯桥畔公寓与利菲河地理关联体现文学地理学价值[3] 爱尔兰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 都柏林文学博物馆展示萧伯纳、王尔德、贝克特等爱尔兰籍国际作家,凸显文化输出能力[4][5] - 博物馆咖啡厅以《死者》烤鹅描写为装饰,将文学元素融入商业场景[5] - 《尤利西斯》1922年出版后迅速国际化,1927年推出德语版,中文译本参展[6] 文学创作与社会环境互动 - 1922年爱尔兰独立前后作家面临文字审查,联合声明体现言论自由抗争[7] - 叶芝诗歌反映独立后的民族迷茫,其公园抽象雕像象征风格演变[7] - 王尔德雕像群通过裸体孕妇像与警句石刻隐喻其法律纠纷与复杂人生[7]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 利菲河、半便士桥、酒吧街等地理节点与乔伊斯活动轨迹形成文化旅游路线[8] - 圣派特里克大教堂等历史建筑与文学地标共同构成都柏林文化矩阵[8] - 公园饥荒雕塑通过无头躯干形象强化历史记忆传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