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rocess Automation
icon
搜索文档
中控技术:2025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考察要点-向工业人工智能企业转型,但短期业绩受关注
2025-09-26 02:32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88777.SS)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调研要点总结** 公司业务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积极转型为工业AI公司 加大在工业AI领域的投入 不仅包括研发和产品开发 还包括增加销售、营销和管理资源在AI应用上的分配[1] * 公司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转型为一家主要提供基于订阅的软件/AI产品的工业AI公司[2] * 公司展示了包括巡检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一系列机器人解决方案 其中大部分机器人从第三方供应商或公司投资的公司购买[4] * 2025年上半年 机器人解决方案录得销售额1.1亿元人民币 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 毛利率为12% 而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2.1%[4] 核心产品与技术创新 * 自2025年8月下旬推出TPT 2.0模型以来 其目前免费的SaaS TPT 2.0平台观察到稳健的用户增长 规模约为每天100名新用户[4] * TPT 2.0采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 主要设计用于提供生产设备安全问题的预测和报警及维护计划、涉及多参数的单一生产流程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和节能 以及不同生产流程的协调[4] * 公司计划在TPT 2.0推出后2至3个月开始收取订阅费 但评论称许多客户仍习惯于软件产品的一次性销售(尤其是大型国企客户)[4] * 公司还拥有通用控制系统(UCS)等行业领先的创新[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流程自动化(PA)供应商 在2024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与艾默生、霍尼韦尔和横河等全球同行竞争 在国内与和利时竞争[6] * 公司2024年总销售额的57%来自(石油)化工行业[6] * 鉴于国内(石油)化工资本支出前景充满挑战 管理层表示近期的财务表现将继续承压[2] * 高盛对公司股票持中性观点 主要基于国内化工资本支出的疲软 但看好公司在控制系统领域的主导市场地位[6] * 高盛给出的12个月目标价为40.4元人民币 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当前股价为53.20元人民币 意味着24.1%的下行空间[7][8] 风险与机遇 * 上行/下行风险包括 新举措的贡献、海外扩张进展、国内DCS市场份额增长[7] * 高盛将密切关注其新举措(如工业AI、软件订阅和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发展势头以及海外扩张进展[6] * 尽管在工业AI/软件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 但由于工业AI/软件在近期的拉动有限 加上充满挑战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化工终端市场资本支出前景 高盛维持中性评级[1] * 公司的并购排名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8][14] 财务数据预测 (高盛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为84.049亿元人民币 低于2024年的91.385亿元人民币[8] * 预计2026年收入恢复增长至91.253亿元人民币 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101.283亿元人民币[8]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1.12元人民币 低于2024年的1.41元人民币[8]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恢复至1.44元人民币 2027年增长至1.71元人民币[8] * 预计2025年市盈率(P/E)为47.4倍 2026年预期回落至36.9倍[8]
中国工业科技-2Q25报告:AIDC供应链前景向好;PA意外下跌;3项评级调整-China Industrial Tech_ 2Q25 wrap_ Buoyant outlook in AIDC supply chain; downside surprise from PA; 3 rating changes
2025-09-03 01:22
这份电话会议纪要涉及中国工业科技行业 涵盖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应链 人形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 以及防御性板块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基于原文的详细总结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覆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供应链 人形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 电网设备 航空航天与国防 轨道交通等[1][5][6][8][12][14][15]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英维克Envicool 科士达Kstar 科华数据Kehua 盛弘股份Sungrow 大族激光Han's Laser 三花智控Sanhua 中航光电AVIC Jonhon 汇川技术Inovance 宝信软件Baosight 中控技术Supcon 雷赛智能Leaderdrive 埃斯顿Estun 伊之密Yiheda 国电南瑞NARI Tech 中国中车CRRC等数十家上市公司[1][2][5][6][8][9][11][12][13][14][15]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供应链前景最为强劲** * 液冷技术在通用和ASIC GPU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为国内冷却厂商创造了机遇 打破了由台企和美企主导的传统生态[2] * 英维克Envicool的液冷产品(包括快换接头 歧管 冷板 冷却液和漏液检测)获得领先芯片制造商和计算设备制造商的认可并实现批量采用 其服务器冷却和其他销售额在1H25同比增长+216%[2] * 公司正在东南亚和美国积极招聘和投资 预计在2H25E和2026E实现更有意义的销售贡献 预计到2027E将占据全球服务器液冷市场份额的5% 到2030E达到10%[2][5] * 三花智控Sanhua长期供应液冷组件(阀门 泵 热交换器 CDU) 2024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1H25进一步加速 已占据约10%的全球市场份额(GSe)[5] * 在电源基础设施方面 科士达Kstar和科华数据Kehua是明确的受益者 受益于中国数据中心容量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在中国领先云和托管客户中钱包份额的提升[6] * 两家公司也通过利用东南亚数据中心投资的激增积极扩大全球足迹 并可能通过原始设计制造ODM方式参与北美AIDC市场[6] * 江海股份Jianghai已确认来自Meta的EDLC订单[6] * 阳光电源Sungrow正在开发广泛的AIDC电源产品 包括HVDC(800V) SST PSU和BBU 利用其电源转换技术的协同效应 目标明年推出产品样品 主要瞄准海外市场[6] * 大族激光Han's Laser因其子公司大族数控的PCB设备需求强劲 受益于国内PCB厂商为各种AI硬件扩产 将其评级从中性上调为买入[7] **2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持续重塑 需耐心等待能见度提升** * 雷赛智能Leaderdrive在1H25报告了约5000万元人民币的人形机器人收入(相当于4-5千台机器人) 在采用谐波减速器的机器人中可能占据主导市场份额[8] * 三花智控Sanhua重申其信念 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最大的长期AI应用 其泰国工厂计划于3Q25进行量产 产能根据订单驱动 公司指导其在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方面保持稳定的市场领导地位[9] * 潜在的特斯拉Optimus Gen 3在25年底发布是一个关键事件[9] * 汇川技术Inovance正加大对人形机器人组件的关注 开发一系列模块化和标准化产品 包括低压高驱动 无框扭矩电机 滚柱丝杠和执行器 这些产品处于不同的研发和送样阶段 其滚柱丝杠目前处于送样阶段[11] **3 工业自动化表现分化 流程自动化带来最大下行意外** * 对中国工业自动化需求保持相对谨慎 预测2025E/26E/27E同比增长-1%/-3%/-2%[12] * 在离散自动化行业 汇川技术Inovance对其2H25E前景的评论超出预期 公司指引下半年将比上半年更好 这可能是由于公司特定因素 包括持续的市场份额增长 更好的客户覆盖和海外扩张[12] * 相反 伊之密Yiheda指出可能面临消费电子资本支出需求降低的阻力 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以及2H25E电池产能扩张增长减速[12] * 在流程自动化行业 宝信软件Baosight和中控技术Supcon在1H25出现销售下降和盈利显著减少 主要归因于国内钢铁和(石油)化工行业 respectively 的供需失衡和产能收缩[13] * 宝信软件2Q25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35%/-63%(vs GSe) 中控技术2Q25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14%/-40%(vs GSe)[1][13] * 鉴于钢铁和(石油)化工资本支出的 prolonged 疲软可能持续到2025-27E 以及新举措(宝信软件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大型PLC;中控技术的工业AI和基于订阅的软件)尽管显示出坚实的研发和早期商业化进展 但收入规模仍然较小 不足以抵消传统业务的下滑 将宝信软件评级从中性下调至卖出 将中控技术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13] **4 防御性板块:电网 航空航天与国防及轨道交通稳定增长** * 除了AI相关标的外 继续看好防御性标的[14] * 维持对国电南瑞NARI Tech的买入评级 其是中国智能电网投资结构性转变的关键受益者 国电南瑞在2Q25实现了超预期的收入增长 海外扩张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面临毛利率GPM压力 其海外收入在1H25同比增长139% 达到19.87亿元人民币 占公司总收入的8% 新签海外合同也同比增长200%[14] * 看好中航光电AVIC Jonhon 因其稳定的航空航天与国防增长前景 以及不断增长的液冷贡献[15] * 偏好中国中车CRRC-H 因其在覆盖范围内具有吸引力的股息收益率(2026E股息收益率为4.5%) 以及2H25和2026年坚实的铁路设备交付前景 这得到了2025年7-8月动车组MUs和机车大规模招标的支持 年初至今的动车组/机车招标量已达到278标准列和455台 超过了此前估计的230标准列和400台 为全年盈利提供了具体支撑[15] 其他重要内容 **1 2Q25业绩总体符合预期但内部分化** * 覆盖公司的2Q25收入/毛利润/EBIT/净利润平均同比变化为+0%/-3%/+1%/-3% 与GSe预期相比[17] * 行业平均毛利率GPM 营业利润率OPM 净利润率NPM较GSe预期分别变化-1.2pp -1.0pp -1.7pp[19] **2 股价表现与估值考量** * 英维克/科士达/科华/大族激光/江海/阳光电源/三花A/三花H/中航光电的股价在2025年8月分别上涨了99%/60%/37%/30%/40%/39%/21%/19%/10%(对比沪深300指数上涨10%) 可能需要看到比预期更高的市场份额才能推动持续的优异表现[7] * 报告包含了大量公司的详细估值表 目标价 上行/下行空间 评级方法和风险提示[40][41][42] **3 多家公司业绩回顾与目标价调整** * 对英维克Envicool 科士达Kstar 科华数据Kehua 阳光电源Sungrow 三花智控Sanhua 雷赛智能Leaderdrive 汇川技术Inovance 宝信软件Baosight 国电南瑞NARI Tech 中航光电AVIC Jonhon 埃斯顿Estun 鸣志电器Moons' Electric 凌云光Luster等公司进行了具体的业绩回顾和盈利预测调整[24][25][27][30][32][36] **4 关键风险提示** * 各子行业和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下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 技术竞争加剧 价格压力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海外扩张不及预期 原材料成本上涨 特定行业(如钢铁 化工)的持续疲软 新产品商业化进度缓慢等[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