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88777.SS)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调研要点总结 公司业务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积极转型为工业AI公司 加大在工业AI领域的投入 不仅包括研发和产品开发 还包括增加销售、营销和管理资源在AI应用上的分配[1] * 公司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转型为一家主要提供基于订阅的软件/AI产品的工业AI公司[2] * 公司展示了包括巡检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一系列机器人解决方案 其中大部分机器人从第三方供应商或公司投资的公司购买[4] * 2025年上半年 机器人解决方案录得销售额1.1亿元人民币 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 毛利率为12% 而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2.1%[4] 核心产品与技术创新 * 自2025年8月下旬推出TPT 2.0模型以来 其目前免费的SaaS TPT 2.0平台观察到稳健的用户增长 规模约为每天100名新用户[4] * TPT 2.0采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 主要设计用于提供生产设备安全问题的预测和报警及维护计划、涉及多参数的单一生产流程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和节能 以及不同生产流程的协调[4] * 公司计划在TPT 2.0推出后2至3个月开始收取订阅费 但评论称许多客户仍习惯于软件产品的一次性销售(尤其是大型国企客户)[4] * 公司还拥有通用控制系统(UCS)等行业领先的创新[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流程自动化(PA)供应商 在2024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与艾默生、霍尼韦尔和横河等全球同行竞争 在国内与和利时竞争[6] * 公司2024年总销售额的57%来自(石油)化工行业[6] * 鉴于国内(石油)化工资本支出前景充满挑战 管理层表示近期的财务表现将继续承压[2] * 高盛对公司股票持中性观点 主要基于国内化工资本支出的疲软 但看好公司在控制系统领域的主导市场地位[6] * 高盛给出的12个月目标价为40.4元人民币 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当前股价为53.20元人民币 意味着24.1%的下行空间[7][8] 风险与机遇 * 上行/下行风险包括 新举措的贡献、海外扩张进展、国内DCS市场份额增长[7] * 高盛将密切关注其新举措(如工业AI、软件订阅和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发展势头以及海外扩张进展[6] * 尽管在工业AI/软件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 但由于工业AI/软件在近期的拉动有限 加上充满挑战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化工终端市场资本支出前景 高盛维持中性评级[1] * 公司的并购排名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8][14] 财务数据预测 (高盛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为84.049亿元人民币 低于2024年的91.385亿元人民币[8] * 预计2026年收入恢复增长至91.253亿元人民币 2027年进一步增长至101.283亿元人民币[8]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EPS)为1.12元人民币 低于2024年的1.41元人民币[8]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恢复至1.44元人民币 2027年增长至1.71元人民币[8] * 预计2025年市盈率(P/E)为47.4倍 2026年预期回落至36.9倍[8]
中控技术:2025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考察要点-向工业人工智能企业转型,但短期业绩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