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进化古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把科学梦想“种”进更多人心田(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科普月)
人民日报· 2025-09-28 22:28
郑纬民在授课。 吴承蔚摄 舒德干(左一)在和学生交流。 西北大学供图 苏国辉在做讲座。 受访者供图 首个全国科普月,一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走进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或借助互联网等传 播平台,为社会公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两院院士是科普的重要力量,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他们深入浅出,在全社会激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他们创新形式,让科普的声音传播 得更广更远。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3位院士,看他们在科普现场为大家带来哪些精彩讲述。听他们谈谈,科普工作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编 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 科普方法要有针对性 【人物小传】 郑纬民,1946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 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存储系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处理平台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问:您的日常科研工作很忙,为什么还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在互联网上做科普? 答:对于院士群体而言,参与科普活动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之一。做科普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有很多 好处——能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