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等

搜索文档
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开幕,全市初步构建起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新京报· 2025-09-22 16:18
论坛活动与结构 - 首届北京绿色发展论坛于9月22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包含开幕大会、闭幕大会及19场专项活动 [1][2] - 专项活动包括1场绿色产业博览会、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和13场平行论坛 涵盖成果发布、经验交流、产业推介和政策发布 [2] - 绿色产业博览会于9月21日至25日举办 展示约80家企业在零碳园区、先进能源、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成果 并设互动体验区 [2] - 5场绿色发展会客厅于9月23日举办 由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房山区、平谷区推介绿色产业发展成果和投资政策 设绿色投资洽谈区和媒体采访交流区 [2] - 13场平行论坛于9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多地同时举办 由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央企龙头牵头 汇聚5位院士和100余位行业专家 讨论低碳路径、区域协同治理等议题 [3] 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 北京市初步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GDP能耗和碳排放量保持全国最优水平 绿电消纳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提升至近30% 煤炭消费占比不足1% [3][6] - 北京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6.7万件 年均增速14.6% 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 [6] - 绿电利用占全社会用电量近30% 加快推动11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 保有量超119万辆 为"十三五"末的近3倍 [6] -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主体设立 首批6项绿色技术交易签约落地 包括秸秆糖发酵为非粮生物基乙醇技术等 [7] -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2025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包含10项课题 如城市副中心站城融合绿色发展示范片区建设策略研究 [7] 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 - 城市副中心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绿建三星标准 新建居住建筑100%执行绿建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行政办公区实现绿色三星建材100%应用 [8] - 集中建设区路网密度增长22%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建成全国首个绿色三星站城一体化枢纽 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 [8]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环球度假区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的超大型主题公园 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26.4% 供热面积居全市前列 [9] - 通州区森林覆盖率34.6% 绿化覆盖率49% 为北京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全市首个"全域零碳公园" [9] - "十五五"时期将深入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碳 实施产业园区、工业厂房、低效楼宇绿色化改造 探索绿色建筑市场化路径 [1][9] - 加快M101线一期、地铁平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 扩大绿电消纳规模 逐步实现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绿电全覆盖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9] - 深入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改善空气质量 与北三县共建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高标准建设六环高线公园 [9] 政策与规划支持 - 《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于2024年10月26日发布 生态环境部支持北京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5][6] - 生态环境部将推进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到2027年底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 [5] - 城市副中心连续三年发布绿色发展重大课题"揭榜挂帅"榜单 推动理论研究和技术突破 [7]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17:40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超6.1%经济增长 [1]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及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产业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1] - 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2] -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2]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护绿换金":20余省份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覆盖长江黄河等流域 [2] - "聚绿成金":生态农业、旅游、工业形成"生态+"产业模式 [2] - "借绿生金":绿色金融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链条 [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规模领先 [3] - 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体系已形成 [3] 全球气候治理贡献 - 2024年中国贡献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占比 [6]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度电成本累计降幅超60%和80% [6] - 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落地标志性工程 [6]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及多边治理进程 [5] - 履行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等国际公约义务 [6] - 从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