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产品加工

搜索文档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9 00:26
产业规模与集群发展 -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预计"十四五"末全面突破万亿级规模 [1] - 武汉成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光电器件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及国产先进存储生产基地 [1] -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 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达11家(全国第5位) [2]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7187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中部第1、全国第7位) [2] -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中部第3、全国第8位) 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全国第9位) 1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国第8位) [2] 研发能力建设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20年12.96%提升至31.8% [2] - 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 [3] -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实现我国硅光技术向T比特级跨越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估值从5000万元增长至20亿元 [3]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首批认定40个省级中试平台 包括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 [3]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等8个平台获工信部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 [3] - 每年安排产业技术攻关项目资金约1.5亿元 征集遴选约40项行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 [3] 人才与资金支持 - 选派科技副总六批共1476人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 [3] - 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 培训员工10.4万人次 达成项目合作2763项 [3] - 通过贷款贴息方式为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3]
湖北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长江商报· 2025-08-20 23:55
科技创新实力提升 - 武汉科技集群全球排名从2020年第二十九位升至第十三位 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从第十三位升至第九位 [2] - 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较2020年提升6.98个百分点 排名全国前列且中部第一 [2] - 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突破 科技领域国之重器达8个 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后达45家(全国第四) [3] 创新平台与体系建设 - 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3家国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五十(数量全国第四) 东湖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六 [2] - 湖北实验室达10家 在化合物半导体和生物育种等领域实现领跑 [3] - 新型研发机构达545家(数量全国前列) 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 [3] 科技企业与产业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10404家增至近3万家(增长近两倍)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长超五倍 数量全国第四) [4]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全国第三) 连续四年每年跨越千亿台阶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402亿元增至5743亿元(增长139%) [4] 研发投入与人才建设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005.28亿元增至1408.17亿元(增长40.08%) [4] - 基础研究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69.08%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22万人年增至28.82万人年 [4] - 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15.3% [4] 产业体系与集群建设 - 形成"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五大支柱产业 十大优势产业 二十个特色产业集群) [5]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现代化工 大健康 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5] - 2024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全国第一) 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并培育9个先导区 [6] 企业创新主体培育 -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722家(中部第一 全国第七) [6] - 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1家(全国第五)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9家(中部第三 全国第八) [6] - 岚图汽车等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全国第九) 17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榜单(全国第八) [6] 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 - 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 [7] - 首批认定40个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含九峰山实验室化合物半导体中试平台) [7] - 科技副总项目选派1476名人才 解决技术难题6567个 促进成果转化2789项 共建创新平台1524个 [7] 金融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知识价值信用贷 科技人才贷 创新积分贷累计发放贷款1033亿元(服务企业超万家) [4] - 技术创新专项贷覆盖2300余家企业 合作银行12家 发放贷款超140亿元 [7] - 省联合基金规模连续五年翻番式增长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量子联合基金 [4]
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速 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双过半”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7-27 23:46
湖北工业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居工业大省第4位 [1]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化工、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全部实现"双过半"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5] "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 - "51020"集群由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组成 [1] - 目标2025年五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元级别,过千亿元新兴特色产业达10个 [2] - 计划3至5年再打造2至3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2] 支柱产业发展动态 -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2024年已迈入万亿元级 [3] - 现代化工产业冲击第四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兴福电子成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领军企业 [3][4] - 汽车产业提出"双百万"目标:东风汽车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100万辆,湖北新能源车年产量100万辆 [4] - 大健康产业2025年目标新上市10项创新医疗器械和10个国家一类新药 [5] -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培育江汉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 [6] 龙头企业与创新案例 - 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83%,带动1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形成"四小时供应链圈" [4] - 高德红外实现车载红外芯片规模化量产,产品应用于多家车企量产车型 [5] - 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大会签约16个项目总额396.6亿元,历届累计签约5578.35亿元 [6] 政府工作部署 - 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 [3] - 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和产业倍增战略,促进"51020"集群全面升级 [3] -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
湖北五大行动诚邀校友回归 力争每年吸引重点投资增超10%
长江商报· 2025-06-10 00:16
校友回归工作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旨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 [1] - 方案目标到2027年招引校友人才3000人以上 建成校友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0个以上 [1] - 力争吸引校友投资重点产业项目每年增长10%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 [1] 五大专项行动 - 实施"校友+智力"回归专项行动 成立湖北省校友工作促进会 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 [2] - 实施"校友+科技"回归专项行动 鼓励校友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 - 实施"校友+项目"回归专项行动 吸引500强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回鄂投资 [3] - 实施"校友+企业"回归专项行动 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种子基金和人才创新创业种子基金 [3] - 实施"校友+教育"回归专项行动 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和人才培养订单班 [3] 科技创新支持措施 - 通过"一企一策"分类培育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校友企业 [5] - 将校友企业纳入光电子信息、现代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产业创新图谱 [5] - 推广科技人才贷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 将更多校友企业纳入支持范围 [5] 投资促进与服务保障 - 对重点项目和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一对一"专属服务 [5] -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 - 下半年将举办楚商大会、华创会、东湖论坛等交流活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