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

搜索文档
安徽太湖局推进“灾害点+风险区”全链条管理精准落地 汛期成功避险1起崩塌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02:36
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成效 - 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马龙村发生山体崩塌事件 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 因提前转移避免了1户6人伤亡 [1] - 崩塌土体击穿农户房屋后侧墙体 冲入主屋约3米 未及时转移将造成严重后果 [1][2] 双控机制建设与实施 - 太湖县作为灾害点+风险区双控建设试点县 实现一张图动态监管 将灾害点纳入管控体系 [2] - 精准预警机制快速传递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至受威胁群众 为转移争取关键时间 [2] - 高效组织转移行动 提前划定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有序 [2] 群众避险与风险防控 - 开展挪床行动将床铺从屋后危险区域转移至前屋 同步将人员安置至村部安置点 [2] - 日常开展避险宣传与演练 提升群众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推广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经验 [2]
广东优化地质灾害重点防御图 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得懂用得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01:59
为进一步提升重点防御图的知悉范围和使用效果,广东厅联合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加快推进其入 驻"粤政易"平台,并组织有关单位加速修改完善,将已完成的101个镇1∶10000地灾精细化调查成果补充 上图。 近期,广东厅结合基层干部和群测群防员对地灾重点防御图的使用反馈意见,强化了重点防御图的重要 要素,简化了次要要素,努力做到化繁为简、通俗易懂,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看得懂、用得好。具体而 言,广东厅将各地工作范围线及主要道路的图例整合为统一样式,删除花岗岩图层,道路统一用白色, 以粗细区分等级,村图中的国、省、县、乡道路编号采用"汉字+编号"显示,并更新了应急避难场所等 方面数据。同时,广东厅通过叠加数字高程模型、山体阴影和光学影像等,使重点防御图中的地形显示 更直观、房屋分布更清晰,为基层干部、群测群防员了解防御区地势条件提供便利。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日前透露,为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该厅组织技术团队对地灾重点防御图进行 优化,助力各地开展地灾风险排查和及时转移受威胁对象等工作。 ...
严格落实“三个提前”机制 重庆成功预警避险两起地灾险情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03:48
灾害预警与防范措施 - 重庆市遭遇大到暴雨 科学部署成功预警并避险两起地质灾害险情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 严格落实"三个提前"机制 包括力量提前下沉 480名驻守地质工程师深入乡镇一线 强降雨期间"四重"网格员及防治员加密巡查 [1] - 指导提前到位 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动态 安排专家组下沉乡镇指导 [1] - 提前预警提示 紧跟雨情水情变化 滚动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及短临暴雨提醒 确保信息直达基层 [1] 预警体系优化 - 持续优化预警体系 市级部门基于小流域分析向区县发布预警 区县依托微流域研判将预警细化至乡镇 [1] - 强降雨期间市级层面滚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向区县精准推送避险转移建议清单 [1] - 区县及时发布本级预警 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提醒公众 [1] 重点区域防范 - 聚焦人口密集和"四临区域"(临坡 临崖 临水 临边)等重点区域加强巡查排查 [2] - 抓实排查避险全过程管理 确保防治无死角 [2] - 依托"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平台"强化数字赋能 每日召开视频调度会动态研判强降雨地灾防治形势 [2]
迎战“七下八上” 筑牢地灾防线 面对南北两条防线“作战”的严峻形势,自然资源系统复盘分析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细化防御部署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8 00:32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 全国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地质灾害防治面临南北双线作战严峻形势 华北东北西北进入雨季 南方面临强降雨和台风影响[1] - 近十年"七下八上"期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2269起 其中滑坡6601起占比超50% 崩塌和泥石流次之 中南地区发生数量最多[2] - 今年7月以来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发生多起山洪冰湖溃决灾害 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基础设施受损[3] 灾害分布与风险预测 - 今年降雨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 极端天气事件偏多 西南地区东部和长江中下游需防范降雨滞后型大型滑坡[2] - 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需防范高位滑坡链式灾害 北方省份需重点防范黄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2] - 陕西甘肃等省旱涝急转条件下泥石流滑坡风险大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需防范台风暴雨叠加引发群发地质灾害[2] 防治措施与案例复盘 - 自然资源系统开展典型案例复盘分析 四川贵州广东三省复盘重大地质灾害事件[4] - 四川厅排查9.7万处次点位 发现新增隐患点1619处 推进乌蒙山区精细化专项调查[4] - 四川厅采取超常举措 强化协同联防联动 推进泥石流"沟长制"试点 运用实景三维建模技术[5] - 贵州厅将有人员居住的软质岩顺向坡提级为隐患点管理 强化"点面双控"机制[5] - 贵州厅与气象部门联动会商 落实"三个紧急撤离"政策 遇极端强降雨扩大避险范围[6] 防灾成效与经验 - 上半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减少48.1% 死亡失踪人数减少27% 直接经济损失减少56.5%[7] - 全国成功预报避险244起地质灾害 避免2400多人伤亡[7] - 广东成功避险5起地质灾害 避免104人伤亡 其中茂名市信宜市成功避险57人[8] - 广东通过划定重点防御区强化预警预报落实管控闭环 破解风险识别和转移难题[8] 汛期工作部署 - 自然资源部要求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 落实各行业各部门防灾责任[9] - 灾害易发区增派驻守技术力量 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和群测群防员做好"三查"工作[9] - 重点防范交通干线水库库区工矿场区人口密集区临坡临崖地段及旅游景区[9] - 要求紧盯强降雨重叠区旱涝急转区域 提前转移临坡临崖临沟临水区人员[10] - 完善临灾预警"叫醒叫应"机制 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 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10]
筑牢全域全时地灾防御安全线 云南上半年成功避让15起地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9 01:4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多轮次强降雨天气,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5起,保障343名群众生命安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23万元 [1] - 完善制度体系,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8个重点防范区和90个重点防范县(市、区),制定汛期防御包片驻守工作方案 [1] - 严格落实"综合值班员+地质灾害值班员"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 [1] 监测预警系统 - 联合气象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199期,4.19万余台(套)监测设备实时监测8785处隐患点 [1] - 现阶段已发布近5万条预警信息并得到妥善处置 [1] 隐患排查与整改 - 组织3.4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9000余名风险区巡查员开展巡查排查工作,累计派出专家1.6万余组5.4万人次 [2] - 排查巡查重点隐患点7.6万处次,处置地质灾害隐患877处 [2] 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 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综合防御体系建设,实施42个大型及以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 [2] - 加速建设1593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台站,提升科学防治能力 [2] - 开展"七进"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0万余册,覆盖10.8万人次 [2] 未来工作计划 - 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排查整治,推进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 [2] - 宣传成功避让案例经验,强化全域全时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建设 [2]
内蒙古赤峰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30 02:0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 赤峰市自然资源局通过精细化调查、汛前排查和汛中检查摸清地灾隐患底数,建立管理台账,重点排查学校、旅游景区、切坡建房居民点、水库、铁路公路沿线等区域[1] - 该局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要求,联合技术单位动态监测隐患点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1] - 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发布3次地灾风险预警信息,并组织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强化"人防+技防"预警体系建设,在隐患区域安装自动监测设备[1]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 对威胁范围较大的地灾隐患点申报中央和自治区级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治理,"十四五"以来已治理克什克腾旗、敖汉旗等13处隐患点[2] - 计划开展地灾治理项目储备工作,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申报2026-2028年度专项资金治理项目[2]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局开展地灾应急演练 聚焦“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群众转移、协同处置”全流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6 01:34
应急演练实施 -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早部署、早演练、早防范"为导向开展2025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1] - 演练聚焦"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群众转移、协同处置"全流程 [1] - 模拟情境为邯郸市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导致韦武庄村地灾隐患点出现地面塌陷 [1] 演练过程 - 各应急小组迅速集结专业救援力量奔赴现场 [1] - 现场指挥组统筹调度 抢险救援组疏通受阻道路 群众转移组引导村民撤离 医疗救护组开展伤员救治 [1] - 演练过程紧张有序 环环相扣 展现出高效应急处置能力 [1] 演练成效 - 深度融合"人防+技防" 全流程模拟防汛应急处置环节 [2] - 通过多部门协同作战深化群测群防联动机制 [2] - 提升应急响应精准度与时效性 [2] - 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后续计划 - 持续聚焦地灾隐患点防治 落实"盯、查、巡"全周期管控机制 [2] - 深化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 [2] - 健全风险预警研判体系 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2]
广西成功避让4起“龙舟水”地质灾害
广西日报· 2025-06-11 02:39
地质灾害防范成效 - 5月21日至6月4日期间广西全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起,避免40人可能因灾伤亡 [1][2] - 梧州市藤县藤州镇东胜村崩塌导致3栋房屋受损,因及时撤离避免3户30人伤亡 [1] - 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起西村赖田屯崩塌造成1栋房屋损毁,预警系统触发红色预警后撤离避免1户4人伤亡 [1] - 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九家屯崩塌造成2间房屋损毁,接到黄色预警后撤离避免1户1人伤亡 [1] - 梧州市藤县天平镇模山口组崩塌因巡查发现迹象及时撤离,避免4户5人伤亡 [2] 预警与应急响应措施 - 期间全区累计发布自治区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1次、黄色预警22次 [2] - 派出地灾防治专家681人次到黄色及以上预警区驻守 [2] - 处置自动化监测设备预警信息187条 [2] -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出动应急处置小组772人次 [2] - 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1428万个、风险区1.2554万个 [2]
强化部署 全面排查 深入培训 严格值守 湖北巴东局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8 08:53
地灾防治工作部署 - 湖北省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高位部署、全面排查、宣传培训、值班值守4个方面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 公司完善五级地灾防治预案体系,更新各乡镇及隐患点防灾责任人信息,明确乡镇网络责任人12人、管理员12人、协管员4人、专管员159人、专职监测员20人、群测群防员275人 [1] - 形成以乡村和社区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 [1] 隐患排查行动 - 公司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针对临崖、临沟及道路周边等易发地段,共出动14支排查队伍680余人次 [1] - 对全县481处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巡查,对新发现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并落实防控责任人 [1] - 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防灾预案 [1] 宣传培训措施 - 公司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式开展培训,覆盖基层干部群众2000余人 [2] - 组织200余人次参加地灾防治培训会,提升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专业技能 [2] - 在地灾隐患点现场向群众宣传避险方法,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应急值守机制 -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确保及时处置预警信息 [2] - 值班人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应急准备,实现24小时随呼随应 [2] - 已开展22次地灾隐患调查,出具13份报告,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处置 [2]
2025年三峡库区地灾趋势会商会召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2 01:34
4月15日,2025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地灾防治成 效,探讨了2025年地灾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 会议指出,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持续完善与三峡库区所在省(市)地灾趋势定期会商机制,推动三峡 库区连续22年地灾"零伤亡"。2024年,相关管理部门及专业技术单位积极开展地灾隐患点专业监测和群 测群防,全面推进危岩崩塌综合防治,开展地灾"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示范,成功应对秭归暴雨等极端 天气影响,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三峡库区通航能力提升,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 战。各单位要聚焦地灾监测预警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观测体系,提 升智能监测水平。要扎实做好"三查"工作,扩展监测预警覆盖面,推进地灾分类综合治理和全链条闭环 管控,进一步健全防治体系。要强化地灾风险评估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地灾隐患高危区域群众避险搬迁 工作,做好源头治理。要加强成果凝练总结和提升,科学编制《三峡库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6—2035年)》,深化共商共享共治机制,推动形成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